魏徴直言进谏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3-12-14 15:52

魏徴直言进谏讲了一件什么事
1个回答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征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征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征:“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征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嫔妃。当册封的诏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征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嫔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当魏征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征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现在魏征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介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对马周提出的这些建议,李世民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推行。

魏征、马周等人还提醒李世民,隋末因为滥刑暴政而迅速灭亡。李世民因此非常重视立法安民,要求有关部门融合前朝立法、司法经验,制定了《贞观律》,使封建礼教法律观成熟完善起来,为稍后制定《唐律》打下了基础。
相关问答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3 04:34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
全文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4:52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
全文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16:42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
全文
魏征直谏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6-09 02:20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
全文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2 21:38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
全文
魏征进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0:56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全文
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9 18:08
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大为恼火,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唐太宗祝贺道:“今天魏征能直言不讳,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
全文
魏文侯从谏的原文及译文
1个回答2024-03-05 17:48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
全文
魏征死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10:13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军。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
全文
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00:57
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大为恼火,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唐太宗祝贺道:“今天魏征能直言不讳,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