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换相文言文

2023-12-15 03:50

1个回答

1. 《李惠烤羊皮》文言文翻译

原文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录自《北史李惠传》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二人起身将走时,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打发两个争羊皮的人出去,回头对州的主簿(相当于现书记员)说:“从这张羊皮身上能拷问出它的主人吗?”手下竟没有一个能回答的人。李惠令手下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庭杖击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便说:“得到实情了。”令手下人叫两个争羊皮的人来看,一看,背柴的人就拜伏认罪。凡是李惠所查察考察过的案子,大多跟这个类同,由此,官吏、草民没有人再敢欺瞒犯上了。

编辑本段点评

这则史实故事给世人的警示作用既浅显却又很主旋律。对平民百姓来说,它告诫你:遇事不能见利忘理、巧取豪夺。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你可能欺瞒一时,不能欺瞒一世;想要贪小利,到头来偷鸡不着蚀把米。在世为人还是诚实守信的好。对掌权为官者而言,这段史实警示你:一事(或一案)当前,事实尚未弄清之前,要一碗水端平,心持一杆公平秤,平等对待当事人。作为决疑断案者,有义务具备或努力修炼“明镜高悬”、心明眼亮、明察秋毫的素质和才干,还要直接或间接地具备世事苍生的生活经验,有责任用合理合法的途径或程序,得到实情,并力争使事实真相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真实。如果掌权为官者和平民百姓都能尽到各自的本份,那么,民可一生平安,官则造福一方。

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二人起身将走时,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令手下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庭杖击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两个争羊皮的人来看,一看,背柴的人就拜伏认罪。这则史实故事给世人的警示作用既浅显却又很主旋律。对平民百姓来说,它告诫你:遇事不能见利忘理、巧取豪夺。

2. 拷打羊皮文言文翻译

大路上,一个背着盐袋子的和一个挑柴草的结伴进城。

中午时,两人在树下歇息,下面铺着背盐人带的一张羊皮,担柴人歇了一会后,准备赶路,扭头一看,发现背盐人睡着了。担柴人于是便起了贪心,把羊皮偷走上路了。

背盐人醒来,发现羊皮不见了,便认定是担柴人所偷,急步赶上去。但担柴人见此,反问道:“明明是我的羊皮,怎么说是你的呢?” 为争羊皮,二人告到了县衙。

县令听了二人的诉讼后,立即令两名衙役拷打羊皮。 打了一会儿后,县令喝住了衙役,令二人到羊皮跟前看一看,结果,背盐人高兴了,但担柴人吓得浑身发抖,只得如实地交代偷羊皮的经过。

原来,衙役用木棍拷打羊皮后,从羊皮里散落不少盐末,证明这张羊皮是背盐人的。

3. 翻译文言文

击皮得实 选自《北史》

【 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 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 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 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 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 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4. 拷打羊皮定案文言文子词翻译

字词解释:

负:背。2.薪:柴火。3.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4.阴:通“荫”。树阴:树荫。5.且:将要。5.藉:垫、衬6.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7.遣:使,令, 让 。8.州纪纲:州府的主簿。9.拷:拷打。10.群下:部下。11.咸:都。12.盐屑:盐末。屑,碎末13.实:事实。14.乃:才15.伏:通“服”,信服。16.就罪:承认罪过。[3] 17.行:走。18.息:歇息。19.顾:回头,回头看。20.实:事实,真相。

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久久没得出结果,就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就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服从并承认了罪过。

5. 文言文《羊皮拷主》的翻译是什么

1.翻译:有背盐的和背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

都 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

的 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

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 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2.原文: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阴下。少时,将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

己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是雍州刺史李惠,谓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以为

戏言,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于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粒,惠曰:"知其实

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3.注释(1).放下。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籍:垫,衬

(2).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3).纲纪:随从人

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4).群下:部下,属员。(5).实:事实,真相。(6).咸:都

(7).负:背(8).顾:回头看(9).薪:柴(10).伏:通"服",文中指趴在地上认罪。(11).罪:

认罪。

4.作者介绍:李延寿,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

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

《五代史志》(即《经籍志》)、《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

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

本书远甚。"。

5.启示:(1).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2).

做人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

察,以及善于思考。

6. 古文翻译

李惠智断羊皮案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

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魏书•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

【注释】

①藉: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遣:打发。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顾,回头看。

【译文】

北魏的李惠任雍州刺史时,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二人起身要走,争夺一张羊皮,各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打发两个争皮的人出去,回头对州主簿说:“拷打这张羊皮能知道它的主人吧。”手下众吏人以为是句玩笑话,都没有回答。李惠命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杖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说:“查明实情了。”让争皮的两个人来看,背柴的人才招认服罪。

【简评】

这是收录在《魏书》中的一则故事,历来将其视为古代智谋断案的一个成功案例。故事很简单,两个背柴和背盐的人为争夺一块羊皮而闹得不可开交。在众人无法定夺的时候,李惠用“拷打”羊皮的方法判定了羊皮的归属。一个聪明机警、阅历丰富、观察细致、断案严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短文采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丰满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7. 跪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古文翻译

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相关问答
羊皮换相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6 06:10
羊皮换相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一代名相百里奚的历史传奇故事。百里奚是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之子(一说即百里奚本人),后成为秦国名将。孟明视幼年时,他的父亲百里奚外出谋官,他靠母亲的辛勤劳动在虞国...
全文
“羊皮换贤”的故事发生在( )
1个回答2024-01-11 04:27
B
羊皮换贤
2个回答2023-11-18 12:19
  百里奚虞国人,虞国被晋国灭掉以后百里奚成了俘虏,因为他拒不为晋国做事,所以被当作家奴陪嫁到秦国,走到半路他逃跑了,结果又被楚国人抓去放牛了。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就想怎样才能把百...
全文
为什么说羊儿换上厚皮袄?
1个回答2024-03-04 00:15
小动物过冬 冬季里,刮北风, 小动物,忙过冬。 羊儿换上厚皮袄, 青蛙睡在泥洞里。 燕子回到南方去, 鱼儿躲到水底层。 松鼠贮足粮食后, 一头钻进大树洞 是说青蛙冬眠在泥洞里,并不是说它含着泥
羊皮换相的介绍
1个回答2023-12-08 14:07
羊皮换相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一代名相百里奚的历史传奇故事。百里奚是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之子(一说即百里奚本人),后成为秦国名将。孟明视幼年时,他的父亲百里奚外出谋官,他靠母亲的辛勤劳动在虞国过...
全文
秦穆公羊皮换贤????
2个回答2023-12-15 18:27
百里奚 (约前七世纪) 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就将他们作为穆姬的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去。秦穆公胸怀大志,却苦于无...
全文
羊皮换贤臣表达的什么
1个回答2023-12-26 16:00
百里奚,因为穆公用五张羊皮换了他,后世又称他为五羖大夫。他的儿子就是百里孟明,也就是孟明视,穆公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将。孟明视与当时秦国另外两位名将并称为孟西白(西乞术,白乙丙),之后这三人的后代形成秦国...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