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不是万能的问了三条都是监竽充数

2023-12-15 08:58

1个回答
“之”代指吹竽这件事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 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则寓言通过南郭先生的故事,告诫那些不学无术、靠投机取巧和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警示人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只有靠勤奋学习,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然而认真反思一下南郭先生的经历,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进宫廷乐队长达数年不被发现,我们不禁要问:南郭先生是通过什么程序进入乐队的?平时是由谁训练、管理他的?为什么乐队中的其他成员没人揭发他?

首先,宫廷乐队的负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用人不察、机制不健全是他应负的责任。其次,宫廷乐队的“中层干部”也许是一个好的吹竽手,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因为他对自己的部属都不了解。其三,宫廷乐队这个团队中,人人明哲保身,不敢伸张正义,知情不报,如果此风不刹,“按下葫芦起了瓢”,乐队还会有其他问题发生。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各行各业在人力资源、制度管理等方面越来越科学、严谨、有序,“南郭先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作为前车之鉴,从“滥竽充数”寓言中,企业应该得到一些理性的启示。

身为领导的“帅”,要察好人、用好人。领导干部不可能也不需行行精通,但是一定要起到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的作用。建好章、立好制,以良好的机制选拔人才、激励人才,把好人才“进口关”、“提升关”和“监督使用关”。用人要先识人,作为领导,只有确保“乐队”中都是真正的“吹竽师”,方能保证听到悦耳动听的乐曲。

身为干部的“将”,要对上负责、对下负责。干部是一个团队里的中层力量,是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中层干部直接与一线人员打交道,务必要做到了解基层实情,为领导层决策当好参谋;大胆科学管理,确保贯彻领导意图不走样。中层干部只要能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岂能出现“南郭先生”落荒而逃的丑剧?

身为员工的“兵”,要干好本职工作、关心团队荣誉。企业兴旺,人人有责,一个团队的发展既需要员工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努力干好工作,也需要他们发扬主人翁的精神,敢于揭发身边的不正之风。要抛弃狭隘的“人缘”观,不能当老好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世俗观念绝不可取,不去或不敢伸张正义。否则,长此下去,最后的结果只有一种:团队解散。

帅、将、兵三者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就没有“南郭先生”的容身之处,就能建设一支优秀团队。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相关问答
滥竽充数的竽怎么组词
1个回答2024-03-05 11:47
齐竽、 笙竽、 竽滥、 滥竽、 寒竽、 竽籁、 盗竽、 将竽、 吹竽、 鸣竽、 调竽、
滥竽充数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1-21 00:16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
全文
滥竽充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2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
全文
滥竽充数讲了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7 07:00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大意是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
全文
滥竽充数古文和白话文
1个回答2024-01-18 22:49
  原文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i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
全文
滥竽充数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3 01:04
滥竽充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
全文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1-18 21:11
南郭先生     出处: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谁能把里面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英文版发
1个回答2024-01-23 19:45
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
全文
滥竽充数是神话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1-26 00:22
神话故事成语:: 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叶公好龙、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历史故事成语: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
全文
滥竽充数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01:27
滥竽充数故事主要讲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滥竽充数故事: 齐国国王有个癖好,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要300人一起合奏。合奏完了,都会有奖赏。齐国有个叫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可...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