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甫的轶事典故

2023-12-15 16:58

1个回答

吐蕃曾遣使入朝,请求结盟。李吉甫谏道:“德宗年间之所以与吐蕃结盟,是因为可以借此牵制南诏。而如今异牟寻归国,南诏与朝廷友好,吐蕃不敢犯塞。朝廷若与吐蕃结盟,可能会使南诏怨望,南部边界恐难保安宁。”唐宪宗遂拒绝吐蕃的结盟请求。
唐宪宗欲将濠州、泗州交还给徐州节度使张愔管辖。李吉甫谏道:“泗州背倚淮河,濠州则有涡口险要,此前交给张建封,让朝廷处于被动。如今张愔是被徐州军士拥立,虽对朝廷有善意,但他恐怕掌控不了部下的骄兵悍将。若再让他据有淮河、涡口,让他扼制东南要冲,朝廷将来恐有大忧。”宪宗遂作罢。
京城僧人的庄田、水硙有免税的权利。李吉甫谏道:“钱米所征税赋,向来都有定额。僧人有余力而宽免,却摊配给贫穷而无处求助的百姓,一定不能允许。”唐宪宗遂免去僧人的免税权。
唐德宗曾为义阳公主在墓所起建祠堂一百二十间,耗费钱财数万。永昌公主死后,唐宪宗命按照义阳公主一半的规格,为她起建祠堂。李吉甫谏道:“德宗权宜之举,不能循为常法。从前汉章帝欲在父祖皇陵起建祠堂,东平王刘苍表示反对。不合礼制的事情,君主应当慎重,陛下还不如酌量设置守墓民户。”宪宗道:“我也认为这样做太繁琐浪费,这才减掉一半,果然你也这么看。但我也不愿将百姓编入墓户,还是让官户来守墓吧。”李吉甫拜贺。宪宗又道:“只要有不合适的你就直接对我说,不要以为我不能实行。” 李吉甫五十一岁时出镇淮南,五十四岁被征召回朝,再次拜相。而其次子李德裕出镇淮南,入朝复相的年龄都与他一模一样。

相关问答
易实甫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3-16 18:20
1.易实甫,名顺鼎,清末民初之才子、诗人、名士,自称“三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 世号龙阳才子。工诗词、骈文和联语。自谓“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甲午战时曾两度...
全文
皇甫嵩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10:00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长安时,公卿百官在道边迎接。董卓暗示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员都要迎拜在车下,想用此来屈降皇甫嵩的意气。然后,搓着手问皇甫嵩:“义真,你害怕了没有?”皇甫嵩笑着道歉,董卓才释怀。 ...
全文
形容李林甫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3:16
不会是 口蜜腹剑 吧
李辅国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0 22:32
唐肃宗继位后,唐玄宗当了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一天,久雨初晴,玄宗到了勤政楼。楼下的市民和来往行人,见到了玄宗,流着欢喜的眼泪,高呼万岁,声音惊天动地。当时肃宗正生病,李辅国上奏,诬陷说:这都是九...
全文
李坧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2 11:33
纯宗李坧幼年因被宫女下毒暗害,所以身体受到损害,不能生子(亦有天生不能生育的说法)。即位后立弟弟李垠为皇太子,日韩合并后降为李王世子。
李叔同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1 02:26
弘一法师出家后,徐悲鸿先生曾多次进山看望法师。一次徐悲鸿先生突然发现山上内已经枯死多年的树枝,容发出新嫩的绿芽,很纳闷,便对法师说:“此树发芽,是因为您,一位高僧来到此山中,感动了这棵枯树,它便...
全文
李春芳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6 06:43
胡适与鲁迅曾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沈承庆遗作《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史学界对...
全文
李泰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18 11:28
贞观中,唐太宗把在长安城东南部,曲江南岸一带的原隋朝离宫芙蓉园赐给了儿子李泰,此园“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园中“广厦修廊,连亘屈曲,其地延袤爽垲,跨带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绿被冈阜,东坂下有凉堂...
全文
李密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10 05:24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招降纳叛,急于稳定人心,他聘李密为主簿,李密力辞不受。邓艾集团的骄横已经让他胆寒。邓艾初入成都时是“蜀人称焉”,结果却是蜀人“有识者笑之”。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征...
全文
李政道的人物轶事
1个回答2024-02-27 02:26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