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四个病机

2023-12-15 17:16

1个回答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反映着人体阴阳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在《伤寒论》中对辨汗之法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对“但头汗出”论述非常典型。笔者认为,《伤寒论》中导致“但头汗出”的机理有4个,即热与有形之邪相结、误用下法导致变证、火劫伤津而热迫津泄、少阳阳微结。

热与有形之邪相结

热与水相结,结于胸胁,形成热实结胸证

因阳热内陷与体内水饮相结而致结胸,水热互结,热在其中不能向外透发,而向上蒸腾,故见但头汗出而身体无汗。症见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治以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并行,使邪气去,则正气复。

热与血相结,结于血室,形成热入血室证

因阳明热盛,侵入血室,邪热迫血妄行而见“下血”之主症。邪热趁血室空虚之机,与血搏结,致气机不通,血热不得外越而薰蒸于上,故见“但头汗出”。症见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刺期门可利肝气,泻肝热,使气机通,血脉和,则汗出邪达而病愈。

热与湿相结,熏蒸肝胆,形成湿热发黄证

热为阳邪,欲外越而从汗出,但热为湿郁不能宣泄外达而蕴结于里,三焦气化失司,湿热熏蒸,故“但头汗出”。症见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误用下法导致变证

误用下法导致结胸或湿热发黄

若误下后结胸,则热与体内有形痰水相结;若不结胸,则热为湿郁而不得外泄,湿热熏蒸,二者皆可致但头汗出。症见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误用下法导致水热互结

邪热与体内之水饮郁结与里,不能外达而上冲则见“但头汗出”。症见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枢机,温化水饮,气机得以宣通,表里调和,周身汗出,邪去病解,阳气畅达而愈。

误用下法导致阳气浮越

若里未成实,误用苦寒泻下,必伤伐无辜,使阴液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而脱于上,故见“额上生汗”。症见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误用下法导致热郁胸膈

误用下法,必然损伤胃气而致胃中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无形之热归并于胸膈之间,郁热上蒸,故“但头汗出”。症见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以栀子豉汤清宣胸膈之郁热则诸证自除。

火劫伤津而热迫津泄

阳热蒸迫,津液外泄,本应周身汗出,然火劫使津液亏虚,则阴不敛阳而阳热攻于上而出现“但头汗出”。症见200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少阳阳微结

少阳主疏泄,三焦为全身气机之通道,今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郁于里,不能宣发,但蒸于上,故“但头汗出”。症见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宜小柴胡汤以和解枢机,宣通内外,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周身濈然汗出而解,则表里诸证悉除。

通过对上述出现“但头汗出”条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但头汗出”只出现在三阳经病,而未涉及三阴经病,且“但头汗出”的主要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出于头也。”同时需要注意与正常情况下“但头汗出”相区别,如蒸笼头病证名,指小儿睡觉时头部出汗,而无其他症状者;正常 健康 人在进辛辣食物或热食时亦见头汗出,均属生理现象。在临床上做到仔细观察,见微知著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相关问答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
1个回答2023-09-12 07:05
《伤寒论》书睁春名中的“伤寒”指的是病的来路、病的区域,指人体伤于外邪后的演变。 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体最表最外一层正早辩,凡邪外犯,无论风寒暑湿燥火,首先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也就是...
全文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
1个回答2024-03-13 15:22
《伤寒论》书睁春名中的“伤寒”指的是病的来路、病的区域,指人体伤于外邪后的演变。 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体最表最外一层正早辩,凡邪外犯,无论风寒暑湿燥火,首先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也就是...
全文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5 07:38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是张仲景着作者。伤寒论是人体感受外邪,正气不敌邪气,或邪气过于强盛时就会发病。伤寒包括温病,现在的流感,热病,湿温病,原名叫伤寒杂病论,后把杂病合在金匮要略中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是一回事吗?
1个回答2022-11-05 14:17
不是的。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写的两本书的合称,指的是《伤寒论》和《金贵要略》两本书,是后人为了方便。如果你想买,建议你到当地新华书店去问一下,应该有原文!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是一回事吗?
3个回答2022-06-30 01:16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的原著,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了,后来又经医家将其内容整理成二部分,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中只有伤寒类的疾病吗?
5个回答2022-12-21 19:05
不是,《伤寒杂病论》里面包含了很多普通的常见的疾病其中不止有伤寒类的
伤寒杂病论白话文全译
1个回答2022-12-03 16:51
这个最好还是先背原版
伤寒杂病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6 21:46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
全文
伤寒杂病论?
3个回答2023-04-01 10:15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专著,其中麻花汤证属于太阳病中的伤寒表实证。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