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现代成语有什么

2023-12-21 10:28

1个回答
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文质彬彬”出于《论语·雍也》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质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的避免灾祸。” 2、“三十而立”出于《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说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人而不仁,如乐何?”出于《论语?八佾》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舆其奢也,宁俭。丧,舆其易也,宁戚。”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能运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4、“郁郁乎文哉”出于《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问事。”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闻。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5、“观过知仁”出于《论语?裹仁》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 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个人及他的团体在这方面)有没有仁德了。”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于《论语?裹仁》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思念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至更多的怨恨。” 7、“闻一以知十”出于《论语?公治长》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会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与颜回比呢?颜回听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8、“朽木不可雕”、“听其言而观其行”出于《论语?公治长》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宇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9、“君子可欺不可罔”出于《论语·雍也》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说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10、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出于《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前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相关问答
论语十二章的论语简介
1个回答2024-02-01 23:59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
全文
论语十二章的第十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5-03 08:28
主要讲时间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1 14:39
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庄公让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按照立法女人见面携带的礼物应该是枣、栗子等物品,玉帛是男人会见旅辩时才能携带的礼物,而且按...
全文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3 16:49
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庄公让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按照立法女人见面携带的礼物应该是枣、栗子等物品,玉帛是男人会见时才能携带的礼物,而且按照...
全文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1:27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事】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
全文
论语十二章故事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12 20:27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
全文
论语十二章都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8:23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全文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2 11:26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故事】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
全文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2-27 04:50
原文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全文
论语 第一章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27 20:0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