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妇"的典故出自苏东坡的什么文章

2023-12-22 23:40

3个回答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 《后赤壁赋》

还有刘伶妇
刘伶。嗜酒如命,从他写的《酒德赋》略见一斑,“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喝到一定程度后“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家里有俩钱,就拿去喝酒了,整个一败家爷们。他的老婆不干了,先是良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没有效果,只好把酒给他藏起来。一次,刘伶酒瘾犯得厉害,又一次向夫人讨要,夫人勃然怒,“捐酒毁器,”把酒倒掉,把酒具砸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劝,“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见夫人态度坚决,刘伶答应戒酒,但条件是必须先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夫人低估了刘伶,信以为真,便遵嘱准备了酒肉,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刘伶,跪下发誓,誓词如下:“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然后,取过酒肉,大吃大喝,再一次酩酊大醉。对于这不识好人心的主儿,刘夫人大概也只能长叹一声,别无他法。
苏东坡《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相关问答
《苏东坡传》第二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16:52
苏家的家世和苏东坡成长的环境 , 豪放的、乐善好施的、喜气洋溢的祖父可能对他的影响。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第二章 眉山
《苏东坡传》第二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3:42
苏家的家世和苏东坡成长的环境 , 豪放的、乐善好施的、喜气洋溢的祖父可能对他的影响。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第二章 眉山
天人合一苏东坡——读《苏东坡传》
1个回答2024-01-29 14:02
每次拿起《苏东坡传》,皆手不释卷,意趣无穷。之前从其诗词中感受着苏东坡的伟岸形象与俊朗气质,感叹其才华横溢。而阅读此书得以走近东坡,不能不为其人其文其诗其画其情其趣所折服。东坡一生可谓坎坷多舛,然而其...
全文
苏东坡的故事是苏东坡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03:38
苏东坡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
全文
苏东坡写《东坡》
1个回答2024-02-20 13:28
有人说《东坡》一诗是最能代表苏东坡精神的一首诗——他乐观从容、随缘自适;他达观自在、超然洒脱。而这些东坡精神都毫无保留体现在了这首诗中。所以,如果你喜欢苏东坡,就一定要读一遍他的诗《东坡》。 《...
全文
苏东坡传的每一章的基本内容。
1个回答2023-04-19 14:35
主要是十五至二十三章
从《苏东坡画扇》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3-02-09 12:01
乐于帮助 富有同情心
苏东坡为什么叫苏东坡
1个回答2023-01-03 00:45
苏东坡不是他的原名。只是相当于现在的笔名。
苏东坡肉的故事中,你感受到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1-20 14:17
 1、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
全文
从东坡肉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1-25 07:16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