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三段恋情中的诗文故事

2023-12-23 11:49

1个回答
最使他难以忘怀的“中表姻亲”王一姐,是郑板桥后母郝氏的姐妹嫁给王姓所生的女儿。少年时,郑板桥生母死后,经常随后母郝氏去郝家庄。在那里,他认识了王一姐。两人青梅竹马,情意相投,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读书绘画,建立了两小无猜的友谊和年少朦胧的恋心。后来,郑板桥还经常在诗词中回忆这温馨而甜蜜的时光。

郑板桥十五岁时,后母去世,他去郝家庄的机会少了,两位少年自然很难见面,偶一相逢,也是咫尺之间,欲语还羞。虽然相互都明白些什么,但什么都说不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的词作《酷相思·本意》:

“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极真切地写出了“当时年少春衫薄”,初恋相思时的细微体验。

然而,杏花下的偶然相逢终成过去,绵绵相思的美丽在痛苦和煎熬中一点一点成为过去。最后两人都各自成了家,劳燕分飞。这段恋情,让郑板桥终生难忘,每每回想起来,既感陶醉,又带苦涩,很难释然。多少年后,郑板桥再度重逢王一姐,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贺新郎·赠王一姐》:

过去的无猜情趣、撒娇之态、寸心怜惜都已如风烟散尽,但此情难泯,春蚕蜡炬之属,他生未卜,此生不休,“只此意,最难得”,郑板桥认定了。

二十三岁时,郑板桥遵父命娶徐氏女为妻,从他《闲居》诗中“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索楷书”可得知,他婚后夫妻生活和谐。

结了婚的郑板桥,在学业上继续用功,甚至有“舟中、马上、被底”之称。而促成他书法重大转变的,是他妻子点化的佳话。一次,郑板桥白天临帖,晚上上床睡觉时还在被窝里用手指比来划去,体味帖上的笔法走势。划着划着,不知不觉地划到了妻子的身上,将快要睡着了的妻子弄得痒痒的。徐氏一边拨开他的手,一边嗔怪道:“不在自己身上划,干吗划到别人身上来,不知道人各有体嘛!”“人各有体?”郑板桥听后略一激灵,推了妻子一下:“你再说一遍!”徐氏道:“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人各有体,这你还不懂?”妻子的这一番半睡半醒的话,彻底点拨了郑板桥的心灵。他领悟到,前辈书法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家,就是他们有自己的风格,自创一体。而自己的书法要留存后世,不也是同样道理吗?被底得道,郑板桥自此开始经营自己的“郑板桥体“,即后来形成的“六分半书”。

郑板桥叔父去世后不久,妻子徐氏又病故了。结发十六年,如今一朝离去,使郑板桥倍感辛酸。他作了一首《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之作》诗,流露出了对妻子故去的悲痛凄婉、空虚落寞之情:

尽管妻子不是自己当初钟情的初恋情人,但这些年来跟自己辛辛苦苦,患难与共,想起来,郑板桥仍然不能忘怀,他后来在许多诗中仍提到这位徐氏妻子。

三、深情饶五娘

   时间到了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郑板桥迎来了他的第三段恋情。一天郑板桥游扬州北郊,过大虹桥,来到了玉勾斜。过了玉勾斜,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远处挺立着高大文杏树一株,生长在围墙竹树之间。有小院一座,柴扉半掩,叩门径入,欲寻一些水喝。只见一老婆婆从屋里出来,招呼郑板桥到茅亭小坐。郑板桥进到亭中,落座环视,见亭中壁间正贴着他的词作。于是问道:“你认识郑板桥吗?”婆婆答道:“只听说过他的名字,并不认识他本人。”郑板桥告诉她:“郑板桥就是我。”老婆婆听了,特别高兴,忙向屋中喊道:“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来了。”喊过并未见女儿出来。此时日上三竿,郑板桥已有些饿了。老婆婆做好了饭端来,郑板桥吃毕,见一女子盛装而出,翩翩然走到郑板桥面前,大方地向郑板桥行礼称谢。郑板桥还礼后,女子道:“妾在闺中,久闻先生之名,读先生之词,爱慕非常。听说先生还有《道情》十首,能为我书写一幅吗?”难得有这样知遇之女子,郑板桥欣然允诺。女子即取出松江蜜色花笺、湖颍笔、紫端砚,绾起长袖,用纤纤素手磨起墨来。郑板桥挥毫尽兴,一口气写下了十首《道情》。书毕,意犹未尽,又题了一首《西江月》词赠给女子:

老婆婆见了郑板桥这首词就试探着问:“听说先生已丧偶多年,如蒙不弃,何不将小女纳为箕帚之妾,她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且又爱慕先生。”郑板桥听了很感惶恐,故意推却:“我一介寒士,怎敢纳此丽人?”婆婆道:“不要你多少钱,只要能养活我老婆子就行了。”美意与真情,实在让郑板桥感动,遂将书写的《西江月》词作为信物和定礼。四十五岁那年,郑板桥终与饶五娘喜结良缘。

    郑板桥比饶五娘大二十六岁,二人情趣相投,情爱弥笃。除了夫妻,五娘还将郑板桥视作兄长,在他面前可以撒娇,可以淘气,既敬重他,又依赖他;而郑板桥也将五娘视作小妹妹,任她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如花美眷,小鸟相伴,“闺中少妇,好乐无猜”。郑板桥似乎也返回了童年和青春年代,作诗《细君》记述了这段勺园生活和五娘楚楚动人的韵致:

饶氏穿着红色的石榴裙,攀檐上墙,采折桃花,飘起的裙角同鹅黄的柳丝一起翻飞。

在郑板桥眼中,最喜欢的就是饶五娘的那条红裙子,他不止一次地提及,在《赠梁魏金》诗中说;“小妇窃窥郭,红裙飏疏篱。”还在《雨中》描写道:“小妇便为客,红袖对金樽。”后来,郑板桥到山东做官还时常回忆起勺园的温馨与美好。如《怀扬州旧居》:

奇迹文学,书画相伴,夜深之时还可掷笔背手,蹑足走到娇妻床畔,拨开绣帐偷偷端详她那云鬓横枕的美姿美态,烛光之下,满是惬意和陶醉之情。心境好了,连书中的蠹虫也舍不得伤害,而是擘断了一截牙签,小心驱赶。
相关问答
郑板桥人生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4 23:12
郑板桥把做人比作画竹,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视觉中竹子外在形态;“胸中之竹’,是竹子外形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溶入了画家的审美意识和分析判断;“...
全文
郑板桥是谁了?
1个回答2023-01-17 03:48
《石头城》、《周瑜宅》
郑板桥是谁哦?
2个回答2023-01-05 12:40
郑板桥,原名郑燮(xie 第四声),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
1个回答2022-10-25 10:00
1为第一自然段 2-5为第二自然段 6为第三自然段 我们老师是这么讲的
郑板桥是谁?
1个回答2022-09-15 20:10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04:25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郑板桥学书法、郑板桥“宰客”、郑板桥巧讽和尚。 郑板桥“宰客”讲的是:江西有位张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朝见后,路过杨州,当地商人都争着要逢迎拍马。 有一位想了一个点子,玩点...
全文
郑板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5:04
1、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
全文
郑板桥的原名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3-29 01:01
郑燮 的说``
郑板桥是一个咋样的人
1个回答2022-09-26 22:36
难得糊涂之人!
郑板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23:03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