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名人堂的米脂巾帼

2024-01-02 15:16

1个回答

杜瑞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中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第四届、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张梅:林彪第一任夫人,号称陕北一枝花。
杜岚:在澳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曾任中华教育会理事、理事长,中华教育会名誉顾问,广东省政协委员,1993年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与美国世界妇女名人研究院联合编纂的世界名人录中,并于1994年7月前往英国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名人文化交流会。
杜焕卿起积极参加妇女运动和中共党领导的政治活动。多次拿出家中资财支持革命事业。1933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捉,1934年在狱中病逝,时年22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名子被载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英名册。
高佩兰:创建了陕北第一所女子学校--米脂女子学校,培养出了杜焕卿、张惠明、杜岚、冯云、安建平、杜利珍、杜彩珍等许多进步女性,后来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安建平:1938年赴延安。曾任中共陕甘边特委妇女部部长、冀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辽吉省委妇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东北工委副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处长、驻纺织工业部监察组副组长,民政部政治部副主任,民政部顾问。是中纪委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惠明、周生荣、艾静茹:都是为中共解放事业牺牲。
高东丽:(空军驻唐山军直通讯营战士)用自己22岁的年轻生命把唐山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第一个传出唐山;高亦兰:清华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建筑的建筑设计工作、艾盛(科学家)、乔润平(科学家)贺抒玉(著名女作家)、司订(作家)、杜锦玉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合唱队队长。曾担任《白毛女》、血泪仇》、《穷人恨》等戏剧的女主角、高振美(著名女画家)、井梅(国家一级舞蹈编导)杜致礼(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女儿、扬振宁夫人)辅佐著名科学家扬振宁摘取诺贝尔奖;周平英是米脂县杜家石沟镇善家沟人,无文化,连米脂城也去的不多,但是60多岁开始剪纸创作,2001年被邀请在美国举办了剪纸展览,并在大学里讲课,美国人不仅称她为“艺术大师”,还出资为她出版了剪纸画册。2006年获得世界小姐大赛最佳上镜奖的杨冉。 尤祥斋: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高敏珍:农业部植保局副局长、1960年调公社局任副局长。马氏三姐妹:(马娴卿、马谦卿、马多卿,大地主家庭,她们不仅自己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鼓动家族中数十人陆续投奔革命阵营,共同把一个血债累累的家族,转变成一个对革命贡献巨大的家族。解放后,马娴卿担任国家民航局办公室副主任、马谦卿担任甘肃省人大副主任、马多卿担任国家安全部高级研究员)。常秀英:1960年、1983年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78年出席了中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高普煦
【高普煦】 (1873-1924)地方绅士、教育家。字晴轩。榆林人。自幼攻读旧学,学习近代科学,尤长于数学。历任三原宏道书院教习,榆阳书院教习、山长。有“榆林人教数学者自晴轩始”之说。辛亥革命时积极推动榆林的民主革命运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地方士绅学子纷纷拥护国民政权。他从自身和族人做起,倡导男剪辫、女放足,开榆林风气之先。民国初年出任定边县长,廉洁守职,颇得民心。后当选陕西省参议员。他与本籍清末进士张立德以先贤刘增泰遗稿为基础,拾遗补缺,撰成《榆林县志》,有手抄本传世。1915~1916年任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长。井岳秀就任陕北镇守使后,争取到捐助银元1400元,用于整修榆林中学校园。晚年辞去公职,居家读书教子。
李棠
【李棠】 (公元1865-1924)清末书法家。字镜蓉。榆林双山人。19岁中举,后赴京赶考落榜,入北京书馆继续攻读,历时16年,学业大进。尤擅书法,参加京师竞赛,名列第七。民国初年任靖边县长,执事3年,削减杂税,倡兴水利,发展生产,捐资办学,救济贫寒,深得百姓好评。回榆后被公推为商会会长。其书法在本省与于右任、王雪樵齐名,榆林当时匾额多出其手。他与白介徵书写“北临雁塞”、“南迭乌延”、“万流仰镜”、“驼峰拥翠”等横匾,至今镌刻在榆林钟楼上。红石峡摩崖石刻中“功在名山”4个大字,为其传世墨宝。
高枫
【高枫】(公元1854-?)清光绪进士、知县。字润生。榆林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随后出任福建闽清、清流、屏南知县。在清流就任时,匪患大起,书院残毁,他到任后即平定匪患,安定地方,并捐资重建斋舍,延师教士,振清流学风。该县人民苦役甚多,高枫裁革殆尽。凡百姓讼狱,随到随结。在福建三县任职计18年,多有建树,声誉颇隆。后改任山西定襄知县,未及赴任即卒于京城。
高岗
【高岗】(1905 .10.25 - 1954 08.17),10月25日生,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生平
1922年考入横山县立第1高级小学。受共产党员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自治会,曾任学生会主席,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学籍。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收入该校就读。
1927年1月,由时任国民革命军西安军事政治队大队长的吴岱峰介绍,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26年入党)。6月和横山党支部取得联系,举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等。
1928年秋到佳县、吴堡一带组织群众抗粮抗捐。不久调肤施县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被派往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任学兵队党的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0年1月至5月任冯玉祥部骑兵第4师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2年2月起任红军陕甘游击队交通员,后升任第2大队政治委员。
1933年8月至11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
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1934年6月至8月任红26军第42师政治委员。
1934年1月至5月任第2路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5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5年2月至9月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同年5月起)。10月在陕北红军十五军团肃反时被捕,后被中央派人释放,11月底中组部对高岗和刘志丹等人平反。
1936年1月被派到内蒙古三边地区。6月至10月任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10月任中共陕甘省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2月任书记。
1937年5月至9月任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
同年8月至1938年4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7年8月至1942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41年1月起)。
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书记。
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生产运动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长、议长。
1939年冬至1941年8月任陕北公学董事会成员。
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
1941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1941年6月至10月、1943年5月起任西北局统战部部长。
1941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1年9月至1943年4月任民族学院院长。
1941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干部审查委员会委员。
1942年6月起和任弼时一起负责陕甘宁边区系统分区学习委员会。同月起任西北局财经委员会成员。
1943至1945年7月,高岗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
1943年至1945年9月任代理政治委员。
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任西北党校校长。
1943年12月起任西北局友军工作核心组主要负责人。
1944年5月出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参加组织问题报告准备委员会和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主任率团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上作关于争取中间分子、生产、作风问题的发言,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奉命赴东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
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
1946年5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秘书长(1946年6月起),
1946年8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代理书记。
1946年6月至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同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
1948年6月兼任东北局办公厅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同年9月起),
1949年4月兼任财经委员会主任。
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起)。
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同年6月至1954年9月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至1954年4月任党委书记。
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兼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至1950年8月)。
1949年10月至1954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1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副主席。
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52年8月至1954年4月任东北局第一书记,
1953年1月至1954年2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1952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1953年调中央工作。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
1954年2月17日,第一次自杀未遂。
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相关问答
巾帼英雄中的“巾帼”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0 15:38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因此巾帼英雄指的是女中豪杰。相关介绍: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三国时有著名的...
全文
巾帼的“帼”当什么讲?
1个回答2024-06-01 12:14
巾帼不让须眉” 巾帼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
全文
巾帼英雄中的“巾帼”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27 12:40
简而言之,巾帼英雄即女英雄!
什么叫巾帼志愿者巾帼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22 21:15
巾帼志愿者是以女性为主体,以倡树美德、传递温暖、服务妇女渣贺、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如拆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者群体。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
全文
巾帼不让须眉的巾帼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5 17:51
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
全文
巾帼英雄里的巾帼是指古代妇女的什么?
1个回答2023-08-05 04:26
对!女英雄。
形容巾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20:59
巾国英雄 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 出处:范克明《张学良传·郭松龄》:“原来,是由于有超人胆识,被誉为‘巾国英雄’的韩...
全文
形容巾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11:18
巾帼须眉 巾帼英雄 女中豪杰 才貌双全 姑射神人 蕙心兰质 巾帼奇才 巾帼丈夫
古代巾帼话剧剧本
1个回答2022-09-14 12:05
话剧《武则天》。
“巾帼”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31 20:53
说解: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魏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