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桥镇的历史文化

2024-01-02 16:18

1个回答

别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别桥马家,在明代以“一门七进士、叔侄两解元”著称,但其在封建帝王统治下的多舛命运,又让后人感慨不已。溧阳家喻户晓的名人马一龙,既是文学家、书法家、农学家,又是享有盛名的才子、孝子,著有描写当时风土人情、故事笑话的《玉华子游艺集》和我国农业生产一部重要的专著——《农说》,他是书法“梅花体”的代表人物。清顺治十八年,别桥马家的马世俊高中状元,是溧阳历史上唯一的本土状元。和马家相关的“一龙井”、“玛瑙竹叶依门石”和《重修广惠庵碑记》都是文物保护单位。
别桥镇拥有省级文保单位《淳化阁帖》石刻,《淳化阁帖》是宋太宗于淳化三年(992年)将宫中秘阁所藏的精品书法作品制成的拓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被世人称作“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共十卷,分为帝王、名臣、名家和王羲之、王献之作品。现存的《淳化阁帖》刻石全国仅三套,别桥镇的石刻展示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别桥镇是红色热土,1941年11月28日,著名的抗日战斗塘马战斗就发生在别桥镇塘马村周边,这是我新四军在苏南与日作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次战斗,罗忠毅、廖海涛等270余名指战员在战斗中牺牲,罗忠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9月,罗忠毅、廖海涛双双被收录于全国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近年来,别桥镇致力于文化名镇的开发与建设,秉承本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好文化遗存,重点打造《淳化阁帖》石刻文化、马家村“金马玉堂”名人文化、“塘马烈士纪念园”红色文化、“塘马水库”湿地文化、长荡湖航空文化、“耕渎庐”园林文化、浪圩古村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八大文化名片。

相关问答
别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5 22:16
别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别桥马家,在明代以“一门七进士、叔侄两解元”著称,但其在封建帝王统治下的多舛命运,又让后人感慨不已。溧阳家喻户晓的名人马一龙,既是文学家...
全文
花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22 06:22
花桥历史文化悠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说春”;这里居住着仡佬、侗、苗等众多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艺术地再现了花桥仡佬族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被《民歌?中国》的“民...
全文
新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5-04 22:12
道乡书院 道乡书院创办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清代末年常州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道乡书院由地方人士高步瀛、沈东伦、张贞启、黄鼎臣、薛尚贤、沈济思等创办。以宋代教育家和文学家道乡公(邹浩)命名...
全文
石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5-26 01:02
石桥镇198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农村文化艺术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7年被达州市誉为“一级文化站”。“列宁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被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石桥镇1991年被省建设厅列入“全省...
全文
枫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5-23 15:08
枫桥以枫溪得名,枫溪是一条风光绮丽的山溪,上源有二,东源黄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枫桥镇南大竺园附近会合,始名枫溪。隋朝时,曾在枫溪渡口架桥建驿站,称之为枫桥和枫桥驿,枫桥地名即由此来。枫桥历史悠...
全文
笕桥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2 20:22
笕桥街道历史悠久,公元589年就形成了较大的居民点,由于物产充盈,尤以棉、药材、麻布为甚,各地商贾多在此居积致远。南宋瑞州通判蔡汝揆,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著名画家戴进也都诞生在这里。经济繁荣,人文荟...
全文
石桥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05:38
地灵人杰的乐土,孕育造就了不少为国家统一、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文化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明代的牛金星饱读诗书,通晓兵法,因不堪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率邑民参加闯王义军,凭借过人的才气辅佐李自成,发展...
全文
枫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5-03 02:09
枫桥以枫溪得名,枫溪是一条风光绮丽的山溪,上源有二,东源黄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枫桥镇南大竺园附近会合,始名枫溪。隋朝时,曾在枫溪渡口架桥建驿站,称之为枫桥和枫桥驿,枫桥地名即由此来。枫桥历史悠...
全文
石桥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5-28 00:49
地灵人杰的乐土,孕育造就了不少为国家统一、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文化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明代的牛金星饱读诗书,通晓兵法,因不堪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率邑民参加闯王义军,凭借过人的才气辅佐李自成,发展...
全文
桥下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2 22:29
桥下镇明清时期分属临江乡二十九都,仙桂乡三十都、三十一都,三十二都,清通乡四十五都、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称永临区)荆川乡、、梅六乡(后称望江乡,解放前夕归属荆川乡)、瓯渠乡、茶坑乡、前...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