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前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4-01-08 08:07

1个回答
六、初步的感情和行为自调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 六岁前,孩子会逐步发展出初步的感情自我调节能力。 婴儿天生就能感受和表达一些情绪,比如快乐、不快乐、恐惧、愤怒。长到两岁多,又在环境的影响下增加了一些感情,比如内疚、羞愧、自豪感。 人类天生有调节自己负面情绪的需求。一个小婴儿如果冷了、饿了,就用哭来表达不快的情绪。几个月大的婴儿看到害怕的东西会把头转开,或往大人身边靠。一个一岁的孩子如果看到害怕的东西会赶忙爬走,两岁的孩子就能跑开。这都是在用身体动作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既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说话后就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莉莉会说的第一批词里就有“怕,怕”。当孩子说出了“怕”、“不”等词,大人及时反应,调整环境,孩子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随着孩子各种能力的增长,调节感情的工具越来越多,像更复杂的语言,涂鸦和绘画,幽默的言词和举动,等等。 但孩子并不是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些工具。他们需要大人的正确指点和引导。等到六岁,得到大人正确引导的孩子已经具备很强的自我调节感情的能力了。没得到正确引导的孩子会常常控制不住突发情绪,影响学习和社交。严重的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汪洋大海而不能自拔,导致严重心理障碍。 能自我调节好自己情绪的孩子,行为的自控能力就强。一个害怕的孩子,如果想办法克服了恐惧心理,他就不会畏缩不前,或者哭哭啼啼。一个愤怒的孩子,如果自己通过正面的方式化解了怒气,就不会通过摔东西、打人、离家出走等负面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了。 但是,孩子的行为自控有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儿童从一岁开始就意识到别人会对自己有要求,这个要求有时和自己想干的事有冲突。他们首先要学的是为什么大人不让干这件事。即使明白了,因为大脑的不成熟,开始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起码他们明白自己做的事情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大人继续解释,一贯性地要求,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加强。 心理学家做过一种看似很简单的实验。把一个小孩子单独带到一个房间,在孩子面前放上几块诱人的糖果或巧克力饼干,或者一个好玩的玩具。然后对孩子说:“你等我一会儿,我要出去一下。我不在时,你别动这些饼干。等我回来了,你要是真没动,我会再多奖励你一块。”研究人员出去后,只剩孩子一人,秘密摄像机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孩子的自控能力以研究人员出房间至孩子忍不住拿饼干的时间长短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外在压力,孩子表现出的完全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尤其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能否自控的能力。 首先,孩子们呈现一个整体成长的趋势。孩子越大等的时间就越长:18 个月的孩子平均能等30 秒左右,24 个月的孩子平均能等70 秒左右,30 个月的孩子平均能等90 秒。也就是说,从一岁半到两岁半,这一年的成长,换来孩子在被诱惑的时候能多等一分钟。 但三四岁时孩子们也开始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为了“长远的利益”(比如最后多拿一块饼干)真的不碰饼干一下。有的孩子克制自己,等了一会儿,但还是忍不住去拿饼干。有的孩子研究人员刚一出门,就迫不及待地抓起饼干。 研究人员再长期跟踪这些孩子直到他们高中毕业。那些在三四岁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各方面发展优秀,连入大学考试SAT 的分数都高。 这点实在不难理解。不管大人小孩,自控能力差,人际关系就差,就不能好好地专注学习、工作和生活。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放纵自己,缺乏纪律性。 这说明要求学龄前儿童“听话”很重要吗?其实不是。在这个研究中,那些等的时间长的孩子都是在没有大人在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被暗中观察)、失控了也不受惩罚的情况下自觉等候的,这是我们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控”,和我们常见的小孩在大人面前,在有惩罚的情况下的“听话”是两码事。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裔心理学家陈欣银教授针对中国儿童的研究发现,两岁多的孩子有两种“听话”,一种是家长耐心讲道理的,一种是家长高压恐吓的。虽然他没有跟踪研究这批儿童,但很多其他研究发现,第二种孩子长大很容易变成反抗型、不自控型的少年。因为他们从没有过真正自己在内心挣扎、一个声音压倒另一个声音的自控练习。就是说,真正的自控是发自内心的,乖乖型的孩子不见得内心有很好的自控。 如果是在了解了原因之后而不去做一件事,孩子生发出的自控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控”。如果大人的解释不够,只是用呵斥打骂威胁等惩罚手段,小孩子是会被一时唬住,好像听话了,但那只是表面上的。 注意力其实是一种思维和情绪自我调节行为。当一个孩子在专注地画画、玩耍,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在调动孩子的注意力并让它持久。当一个正在听妈妈讲故事的孩子听到门外一阵吵闹声,转过头看看,发现没什么事再转回头读书,他的注意力既要被正面的东西(故事)调动,又要有效抑制住吵闹声的干扰。 成年人的任何工作成就都离不开专注。注意力是外界的知识、信息通往头脑的大门。注意力也是孩子思考创造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注意力不集中让孩子时时处
相关问答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其中六经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3-03-09 02:35
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诗即诗经、书即尚书)
什么是“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
2个回答2023-02-23 08:30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
全文
什么是“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
1个回答2023-08-08 07:12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
全文
饲养六角恐龙需要注意什么?
1个回答2022-12-13 23:24
1.要保证水的干净,你可以经常换水或加过滤。2.保证食物的干净,一般用海盐对事物进行消毒(泡在水里用盐消毒)3.一般六角喜欢吃红线虫,小鱼,蝌蚪。。。。。。4.水位一般在15cm左右5.最好打氧,这样...
全文
对于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3个回答2023-04-13 05:33
在3~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竖着抱宝宝了,但是在抱宝宝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然后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流食,要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牛油米粉,水果泥,还有面条,时候可以...
全文
幼儿园六一时尚模特走秀需要注意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0:07
我认为注意小朋友们比较重要…难道还要注意秀场或者服装么。为什么要贴时尚的标签…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是谁提出来
1个回答2023-08-08 07:12
宋·陆九渊《语录》:“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02 10:30
我指自己的观点。“我注六经”就是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根据其他典籍提供的知识来注经书,力求追寻经书的原始意义;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六经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故意误读。是指阅读者用...
全文
需要注意哪些
3个回答2023-03-08 07:01
你说的是生活上注意,还是对孩子注意还是工作注意呢?人生的注意的太多了。比如交朋友不能太信任,也不能不信任。
男生相亲,需要注意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8:19
你要是长的帅的话,你就正常表现,要是不帅的话首先男生相亲要注意仪表、 当然你可以认为我在说废话、 穿得好是自然、但是穿得太正式会给对方压力、觉得你完全是冲着结婚来的、所以稍微小休闲一下就好、 稍...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