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编织方法

2024-01-08 12:37

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编织方法... 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编织方法 展开
1个回答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董任坚翻译了《行为课程》一书,当时正值行为主义学说在我国传播。张雪门也在此时开始了他对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曾先后在《幼稚教育概论》、《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对幼稚园的课程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1946年去台湾以后,他继续致力于幼稚园课程的研究,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随后在70年代初他又出版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对幼稚园的课程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里我们将他在幼稚园行为课程方面的主要观点和主张作一简略介绍。(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早在1929年,张雪门在《幼稚园的研究》一书中就提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同时明确指出:“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此后不久他在《幼稚教育概论》一书中又指出:“课程源于人类的经验,只为这些经验对于人生(个人和社会)有绝大的帮助,有特殊的价值;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充实自己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学得这些经验,学得了一些又想学得了多些,而且把学得的再传给后人”。因此,他认为不应当把课程仅视为“知识的积体”,而应当是把“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换一句话来说,课程是适应生长的有价值的材料。”不过这时他还没有明确提出“行为课程”的概念。直到1966年他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才明确提出什么叫行为课程的问题。他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它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爆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等,能够让幼儿实际行动的,都应该让他们实际去行动。因为“从行为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同时幼儿只有通过这种实际行为,才能使个体与环境接触,从而产生直接经验,这种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经验。他还特别说明,“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至于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给予幼儿模仿和表演的机会,然而并不能代表人类实际的行为。所以,他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实际行为,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能力。”他认为“若教师真能做到这样,这便是行为课程了。”(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如何按照上述行为课程的要求组织幼稚园的课程呢?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二、“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的需求。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虽然这种经验不如传授式的经济和整齐,但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此后他于7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中,又在总结40多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组织幼稚园课程的一些标准和要求,如:“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事前应有准备应估量环境,应有相当的组织,且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各种动作和材料全须合乎儿童的经验能力和兴趣。动作中须使儿童有自由发展创作的机会。各种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等全由儿童直接的经验中获得。”在这里他不仅提出课程及与儿童生活联系;须合乎儿童的能力、兴趣和自由发展的需要,还特别强调了课程须有目的、有计划有远大的目标。他在实践中还曾指导幼师生具体根据上述标准,拟定了《各月活动估量表》,即全年的课程表。在这些估量表中都将活动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儿童三大类:自然环境类包括节气、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类包括节令、纪念日、农作、家庭、店铺、职业、风俗、公共机关、学校;儿童类包括游戏和疾病,并规定了每月的中心活动。(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实践的行为又是空中楼阁。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行为课程既经设计,则应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幼儿生长进步的自然的良好行为,指导进行。同时在进行中须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须劳心的原则。由于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系采取单元教学,它一般是先根据幼儿的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的,再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行为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工作、游戏、音乐、故事儿歌,以及常识等科的教材。但在实施时,则应彻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在各科教材中选择与学习单元有关的材料,加以运用,适当配合幼儿实际行为的发展,使各科教材自然的融会在幼儿生活中,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从生活而发展,也从生活而结束。采用行为课程教学法,教师在课程进行前要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详拟计划;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随时巡视指导,不重讲解,而着重指导幼儿行为的实践,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负责守法、友爱互助等基本习惯。行为课程的教学结束后,评量与检讨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此了解幼儿的知识、思考、习惯、技能、态度、理想、兴趣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至于单元的选择,则须配合教育宗旨、教育政策、社会需要及幼儿的能力。综上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这种课程理论,虽然从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看来,不是完全无可非议,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则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关问答
幼稚园“行为课程”
1个回答2024-02-01 23:28
   幼稚园“行为课程”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这是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
全文
幼儿园如何组织好游戏化课程?
1个回答2024-02-05 10:57
幼儿园如果组织好游戏化课程。方法如下。 .1.游戏目标准备,幼儿通过游戏锻炼哪方面的认知情感,能力,架甚至价值观的渗透 2.内容准备,玩的规则,方法 3.道具准备,具体夸张的道具,形象,易进入...
全文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2 04:01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综合性原则、个别差异原则、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1、综合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全面、综合的,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2、个...
全文
幼儿教师考编考什么课程
1个回答2024-02-10 20:35
笔试考幼教专业知识 理论
幼稚园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3 22:51
(一)课程的本质是活动 与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本质观相比,张宗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更为宽泛。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它包括“一切教材,科目,幼稚生之活动。”...
全文
幼儿课程中有没有电路认知
1个回答2024-01-20 19:57
试论幼儿园课程及其特质 虞永平 一、幼儿园课程的界定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体系,是构成学校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教育是多层次的,从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一直到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每一阶段的教育都...
全文
我认为看动漫的都是小孩子幼稚都多大了还看小娃儿的动漫,幼稚还以为
1个回答2024-01-22 14:26
唉,我的爸妈也是这样,没有客人时,我在看那个罪恶王冠,妈妈就会说:看什么动画片,幼稚死了,学习去。。。。。然后我就特无语。。。来客人时,妈妈到挺给我面子,客人问我在干嘛,妈妈就说:看那个。。什么。。。...
全文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17:17
一、幼儿园游戏化课程 (一)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 绝大多数的幼儿游戏都是集体游戏,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做到互相信任、默契配合...
全文
幼稚园课程标准
1个回答2024-01-15 15:01
幼稚园课程标准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国民政府时期关于幼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于 1932 年 10 月颁发。1936 年 7 月修正。规定幼稚园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
全文
幼儿编程课是什么样的?
1个回答2023-11-18 12:23
最常见的形式是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的课外培训。 根据先易后难的学习进程,少儿编程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Scratch或是仿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教学,以培养兴趣、锻炼思维为主,趣味性较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