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下全句

2024-01-09 15:24

1个回答

民以食为天下全句

  民以食为天下全句,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话可以说是非常的经典,大家对于这句话可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其中民以食为天有完整的一句话,下面分享民以食为天下全句。

  民以食为天下全句1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民食的重要。

  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等。

  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扩展为人民群众需要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须品的资源来维持生存。原句是“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但其下一句后来在流传中有很多变种,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出不同下句,如:国以粮为本、食以味为先等。

   故事内容

  秦朝末年,有一个名叫郦食其的书生,很有学问,也有智谋。他曾经给刘邦献计,智取陈留,所以最后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为了和项羽争夺霸主,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一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朝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成为敖仓,它也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因此也成为刘邦和项羽争夺的重要之地。

  在项羽的猛烈攻击下,刘邦军队惨遭失败,打算把成皋以东都让给项羽,然后再组织力量,与项羽一战。为了保险起见,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郦食其否定了刘邦的想法,他说:“做帝王的人要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 ”

  刘邦听从了郦食其的建议,最终取得了胜利。

  民以食为天下全句2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

  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要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

  现在楚国屯粮的地方叫敖仓,但楚军却没有派重兵坚守敖仓。假如大王派兵攻打敖仓,夺得楚国的粮食,那就等于争取了楚国的人民。这样一来,大王必然会扭转战局,打败楚军。刘邦大大赞赏,于是派兵攻取敖仓,战局得到了扭转。郦食其的那句话在《汉书》中变成了“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去掉了“人”字,就成了我们今天的“民以食为天”了。

  根据唐代司马贞为《史记》做的《索隐》,“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最早乃是管仲的思想。管仲的原话是“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和郦食其的活学活用比起来,管仲的话在逻辑上更精当,在视野上更高远: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粮食,而王者的事业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由此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王者必须重视老百姓的粮食问题,重视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食”不仅仅是人民的天,也是王者的天。国以食为天,王以食为天。这个“食”不是“作威作福玉食”的食,而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

  《尚书洪范》篇所列举的“八政”中,就把“食”列在第一,“货”(商业)列在第二,而其他诸如祭祀、军事等等都排在后面,因此“八政”又称“农用八政”,可见先王对粮食的重视。也正因为粮食是人民的首要问题,所以历代统治者除了重视农业生产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减轻农民负担,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论语》就记载,鲁哀公遇到荒年,鲁哀公怕王氏闹粮荒,于是想把农业税提高到十分之二,而孔子的学生有若却仍然主张十分之一,并说了“百姓不富足,您又如何能富足呢?百姓富足了,您又如何能不富足呢?”这话很好地体现了王者与人民、粮食三者的辩证关系:粮食是百姓的天,老百姓的天广阔了,君王的天才会广阔。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虽然是两句紧密联系的话,但由于与前一句类似的话在儒家经典中屡见不鲜,如《尚书》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惟天惠民,惟辟(即“王”)奉天”等,所以前一句并不算新鲜,而后一句因为其接地气的品格和高度的概括性,而成为了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

   民以食为天典故

  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成为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猛烈的攻击下,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民以食为天下全句3

   民以食为天接什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食品市场空前繁荣,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蔬菜里过量添加的生长激素、催红素等等也让我们对食品的安全深深的担忧。

  我们要本着“以质为本,以诚为根”的理念,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蔬菜从产地到餐桌的安全生产与供应,做健康蔬菜。

   民以食为天出处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易卦解民以食为天意思,两根筷子,二数先天卦为兑。兑,为口,为吃。筷形直长,为巽卦。巽,为木、为入。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东西。入口的是什么?是筷头。筷头圆,为乾卦,乾为天。这样吃的岂不是“天”?因此认为“民以食为天”是由这儿来的。

  1、财者食之原。全句为: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财者食之原。

  出处: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财者食之原--清代吕熊《女仙外史》

  译文:国家以老百姓为根本,老百姓以吃饭为生存条件,财富是粮食的本源。

  2、作为成语时,没有下一句。

  民以食为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译文:王者是要把人民当做天,然而人民就是粮食吃饭为天。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

相关问答
民国时期饮食文化介绍 民国时期的主食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0 04:21
民国时期的时尚生活从服饰、发饰、洋车、洋房等从一个封建时代解放出来,西洋文化传入中国所形成的开放、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今天的时尚生活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本书从衣食住行等生活面貌上,表现民国时尚风格...
全文
民以食为天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31 02:54
民以食为天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郦食其传》。 秦朝末年,有个名叫郦食其的读书人。他年届六十,穷极潦倒,却满口狂言,人们称他为“狂生”。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与项羽为了夺取全国政权,展开了激烈...
全文
找关于食物的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00
1.灯影牛肉 传说一 据传,此菜是八十多年前,四川梁平县一刘姓艺人来达县以做腌卤牛肉谋生,但生意萧条,只好锐意求新,创制成一种薄片状的牛肉干。每当黄昏来临,他就在闹市设摊,专售此种牛肉干。为...
全文
民以食为天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5 11:32
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
全文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2-17 10:47
民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基备消等。 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
全文
民以食为天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15:30
 民以食为天 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汉语成语)  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等。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
全文
民以食为天出自哪儿
1个回答2024-02-29 02:31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民食的重要。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 下句
1个回答2024-03-03 08:57
1、民以食为颂嫌吵天,食以安为先 2、出处: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要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以食为...
全文
民以食为天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3-04 18:57
展开全部 是 民以食为天 拼音: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简拼: myst 近义词: 国以粮为本 反义词: 用法: 复句...
全文
有关日全食的民间传说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17 12:24
鸟儿停止叫,蝙蝠飞离栖息地,狗不停的叫唤 狗叫是最容易发觉的,因为很多人家都养狗,日全食那天,我就目睹了那一刻,就在天空全黑的那一刹那,我家养的一只大狼狗不停地喊叫,像是有灾难了一样的叫...真的!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