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龙的故事和龙的习俗

2024-01-09 23:59

1个回答
  有关龙的习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连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词句,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问《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纸,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窭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顷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宇。舞龙灯并非灯节才有,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均有此项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无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台义。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石墓中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其龙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个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龙前有一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的人,龙后有一左手持鞭,右手持鼗鼓的人,气氛热烈。此龙的造型极像马的形体。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旗,也均有“祭龙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地支推算,“五”为“午”,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臼。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窖,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图》中的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古代帝王服饰中有龙袍。《清朝通志·器服略》中记载: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棉袷纱裘惟其时,领袖具石青片金绿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在清代一般绣九龙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龙,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称号。袍的下端排列着许多“水脚”,水上绣波浪俗称“海水江涯”,包含着一统江山及延绵不断等寓意。



  龙的故事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洪荒年代,龙在大地下面沉沉睡去,象蛰虫躺在湿泥底下,做着噩梦。威武的龙连翻身的力都失去了。当东海泛起黑雾,弓着背的阴险使者,悄悄走上龙的脊,似踩十八盘天梯上泰山之顶,然后,掀它的鳞,一片一片掷想大海,击狂涛怒号。龙没有醒。



  西王母只栽了很少很少蟠桃,诸神在禁果般挑衅下,馋涎滴滴,风雨一吹,洒落在龙的身上。带毒的馋涎腐蚀龙的躯体,指爪剥落了,角与触须残萎了,皮肉坎坷如一床破烂被絮,应该有彻骨的痛楚,龙微微挪动了身躯,但依旧不醒。北方雪地长期困住的讥狼,早嗅到血与肉的味,蹑足来到龙旁,三千载的讥渴使它怦然,红了双目检点可以吃的肉,然后扯去一大片,使龙背宛如崩坏的长城,龙稍稍喷出浓浊鼻息,表达了深埋梦里的苦涩,还未醒来。



  潜龙勿用,勿用。是龙的安眠剂。于是,龙不醒,变成一宗值得赞扬的德性。



  风啊!呼啸中时空流转,刮得天地震动。刮得天地象长江怒号、黄河奔腾,似五湖波撼、万岭抖动。



  龙醒了!



  龙睁开眼睛,于是天地间有了光芒。龙一呼一吸,天地间有了四季寒暑。龙回首舐着受伤的血肉,霹雳爆出新生鳞片,叠如锦云,如青纱帐。轰然,龙翻动了身,伸展指爪,向东、向西、向北、向南,成了三千里山河!



  见龙在田,在田。是龙的精灵发动。祥云瑞雨来了,龟裂的大地漆上新绿,漫漫黄沙长出了翠从,江湖奏起具有节奏的涛音。



  险毒使者,西方诸神,北方饥狼,全给吓退。从此,人们便在这片大地上幸福的生活。
相关问答
寻找:龙的故事和龙的习俗
1个回答2024-01-08 06:45
  有关龙的习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连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
全文
寻找:龙的故事和龙的习俗
1个回答2024-01-11 00:06
  有关龙的习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连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
全文
寻找:龙的故事和龙的习俗
1个回答2024-01-08 19:13
有关龙的习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连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
全文
民间有一些传统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
1个回答2024-01-21 08:12
农历7月15日是鬼节,那天傍晚家家户户都要到村旁的空地或路旁或野外烧纸钱,笼箱,纸花等。这些都是给逝去的亲人的。
有关元宵节的故事习俗诗句有关春节的对联故事习俗诗句快快快
1个回答2024-01-20 16:47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全文
有关元宵节的故事 习俗 诗句 有关春节的对联 故事 习俗 诗句 快快快
1个回答2024-01-24 02:11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全文
立春习俗 立春有哪些习俗
1个回答2024-02-17 01:18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据史籍记载,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立春时,天子亲率...
全文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习俗
2个回答2022-09-20 21:00
春节的习俗很多,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戴新帽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啦!另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拜年磕头的习俗,有的地方三十晚上煮饺子不能吹火,闷着煮等等,总之,春节是阖家团圆...
全文
春节都有什么习俗,麻烦把习俗的来历也说一下
1个回答2022-10-03 14:31
年年有鱼(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