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024-01-10 10:14

1个回答
这个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

孔子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迫离开鲁国,浪迹天涯,一路上风餐露宿,苦不堪言。这一日潜过齐国边境,孔子终于松了口气,于是想去看看海,子路便赶着马车陪孔子前往。

在途中碰到几个小孩在路中间堆了一堆土,子路很生气,心想这谁家的小孩这么调皮,把路都给堵了,于是呵斥几个小孩,让他们让路。几个小孩根本不理,继续玩耍。子路一看就火了,就想动手,孔子一看赶紧叫住子路,心说你要是把小孩打了,传出去我的学生只会欺凌弱小,与我的面子上须过不去,于是孔子去问小孩,说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让路啊。

这时候项橐出场了,就是这群小孩中的一个。

项橐对孔子说,我们筑的是座城,只听说车马绕城,没听说城让车马的。孔子听后是哭笑不得,见小孩可爱就让了小孩,绕土堆而过。

孔子见路边有一农夫,便上前询问以示自己的仁德,可是问的问题很古怪,孔子问农夫一天挥多少下锄头。我现在还疑惑不解,圣人孔子怎么会问出这么个愚蠢的问题来,看来人说孔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有道理的。农夫只知道种地,谁还数着挥多少下锄头啊,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孔子见问不出什么,也就兴致索然,带子路离去。

等师徒二人看完了海回来,又路过这里,子路趁歇息的时候去问那个农夫,刚才我老师问你什么了。农夫回答说,他问我一天挥多少下锄头;子路也问,农夫就说你的马一天踏多少次题我就挥多少次锄头。子路听后很以为然,认为农夫很机智,回去就跟孔子说。

孔子纳闷啊,刚才他没说啊,就下车问农夫,农夫也不隐瞒,告诉孔子是他儿子说的。孔子顿时想起那个齐国神童来,当天便在当地住了下来,要找项橐说话。

孔子开始还不太相信一个七龄小童能有多大能耐,便心存轻视,可一上场就让项橐的几个问题给灭火了,几个问题一个也答不出来,项橐就嘲笑孔子说‘孰为汝多知乎’。当时孔子恨不得地上有个缝好钻进去。要搁旁人这下可就真栽了,孔子还真拉的下脸,给项橐一鞠躬,口中称后生可畏,说是要拜项橐当老师。别说项橐没这个想法,即使有,他爸也不能让他这样干,旁边的农夫赶紧上来阻拦,连声向孔子陪不是。可是子路在旁边都看在眼里,心里对项橐也不很满意,孔子毕竟还是有学问,看出子路的面色不豫,马上出言教导子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乎孔子既在弟子面前保存了面子,又留下了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名。
相关问答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08:24
这个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 孔子因...
全文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1:30
这个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 孔子因为...
全文
言必信行必果中关于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0:50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
全文
言必信行必果中关于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3:37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
全文
必巡的孔嘴
2个回答2023-08-30 14:51
“必巡的孔嘴”应扰拍是谐音字,从解释及广东汕尾海丰地区河洛话来理解,其对应的汉字似是:爆隙也口创→义:裂开的创口;即:裂开的伤口。 爆→谐音册迅:bii3;缓姿羡必;笔;ii为i的短元音; 隙→谐音:...
全文
孔明传必用武将
2个回答2022-08-06 20:17
必出场武将:黄忠、魏延、黄月英、张苞、关兴、孟获
言必行行必果是孔子说过的名言吗
1个回答2022-09-29 10:15
是,但原句是:言必信,行必果
为什么言必称孔孟,行必法盗跖?
3个回答2023-11-03 20:40
这句话不是要求你去效法他的作为。 这句话宽模的意思是说,说得很好、慎戚缓做得很差,言行不一,挂羊头卖狗肉。仔亏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个回答2022-06-18 20:06
还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每个人都有多副面孔,你看到的未必是他最真实的一面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4-08 17:06
人都多副面孔,是因为人善于伪装,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也许是出于自保,也许是有意和人拉开距离,不被纠缠。 这样一来,展现给人看的往往就不是真实的自己了,必然有所隐瞒,有所矫饰。你见的,未必...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