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公案里有个故事禅师闭关感动天人每天送饭

2024-01-10 22:24

1个回答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不久即生下道宣律师。律师自幼就和别的小孩不同:生而好礼,正视听,肃容仪,天性严正,真是希有难得。道宣律师从小就勤诵经书,长大以后,正式拜师求学,只要是有学有德的大师学者,无论多远,他都一定前往参拜求授!于是外通百家诸子之说,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十七岁正式出家,对于佛教的戒律,更是研究透彻,并能自然而然的持守精严,不论在顺境或逆境都是一样,因此他高洁的品格所流露出来的气习就如莲华的清香一般;而他的智慧之光,更如火炬高悬,照彻了整个阳世与幽冥。他为了保存并发扬佛法,一生著述不断,尤其精研律藏,把戒律幽深精微的精神意旨全部发掘出来,而使深奥难懂的“七聚”、“五篇”戒本豁然明朗。总之,道宣律师的德行超於三界之外,道业为所有含识所共尊重,因此感动了诸天神,自动时常的护卫在他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师的故事可以作证,这是真的,史传上有详细记载。道宣律师是律宗始祖,当年在终南山修行,戒律精严,感动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毗沙门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钵饭供养,这真正是“感动诸天、天龙、鬼神。”
  当时法相宗祖师窥基大师,他是玄奘大师的学生,也是位了不起人物。有一天窥基大师经过终南山,顺道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听到这个消息很欢喜。窥基大师学问好,讲经说法一流,他以为窥基大师对于戒律疏忽,不太重视,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养来感化窥基大师。哪里知道谈话过了中午,也没有人送饭给他们吃的左右。

道宣律师曾经到山西清凉山境游访,一天走到五台山之一的中台山,刚好日暮西沈,律师便歇了下来,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敷座打坐,不久入了禅定。这时有一天界童子来到他的身旁侍立,律师出定后就问他说:
——“你是什么人?”
童子答道:
——“我的名字叫玄畅,乃是天界之人,奉了帝释天的命令,来此五台圣境巡视,因此特地赶来侍侯。”
律师便说:
——“依据《华严经》上的记载,这五台山乃是文殊大士应化的道场。但是现在我只看到一片起伏的丘陵,以及和世间一般的草木,宛如平凡人所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圣人的境界呢?”
童子回答道:
——“大圣境界,并不是凡夫和二乘之人所能够明白的。我只是一个凡夫罢了,您则是二乘境地的修行人。如果我们用有思维的分别心来求不可思议的境界,那是绝不可能的。你难道没听说过:本来一种法并无两样,但是三个人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着各各不同的所见和分别了吗?要知道随着各人不同业报而生得的眼睛各不相同,因此所见便自然有别。我实在的跟您说:我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山,完全是碧绿清澈的琉璃颜色,在诸山的中间,都有宝林间杂着,发出了焕耀光明,无论白天夜晚这些光耀都在闪烁相映着。至于问到文殊菩萨究竟住锡在什么地方,这就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知的了。”
说完这番话后,童子就隐去了,再也不出现了。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时送供养来了,道宣律师就问:‘昨天中午你为什么没有送供养来?’天神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冒一身冷汗,生惭愧心,知道自己错了,小看了别人,高抬了自己。  我们读《华严经》,知道真的入华严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窥基大师持戒比道宣律师清净,道宣律师持的是律仪戒,窥基大师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这两者不一样!窥基大师可以和光同尘,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戒行圆满了。道宣律师虽然持戒精严,还小看别人,还要做出样子来感动人,还有这个念头就错了,心不清净。所以,不是道宣律师感化窥基大师,而是窥基大师感化了道宣律师。(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乾封二年冬天,道宣律师在长安西明示寂。当时在位的穆宗皇帝特地制赞说道: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魔归依,岳神奉侍。 声飞五天,词惊万古。 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
相关问答
在佛教公案里有个故事禅师闭关感动天人每天送饭
1个回答2024-01-10 21:31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不久即生下道宣律师。律师自幼就和别的小孩不同:生而好礼,正视听,肃容仪,天性严正...
全文
佛教为了不造口业什么闭口禅是意思让人以后不用说话了
1个回答2024-03-16 23:44
第一个是开口容易打妄语,佛教戒律不能妄语,所以要闭口。 第二个是开口呢,会容易得罪人,祸从口出就是如此,不知道哪句话会引起争斗。 第三,开口会让人心多放恣,不容易专一,佛教讲禅定,讲观照,经常说...
全文
有哪些比较有佛性和禅意的句子或是文案?
1个回答2024-02-07 12:49
1.有自有他有内外;无色无相无分别。 2.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有哪些比较有佛性和禅意的句子或是文案
1个回答2024-02-19 18:19
1、佛曰:若无缘,与之言多,亦废;若有缘,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2、曾经,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终只是浮烟; 曾经,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都只是无果; 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
全文
佛门闭口禅
4个回答2023-08-03 10:10
身、口、意三业,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造口业。 藉闭口,清口业,进而最好能慢慢平复身业,乃至意业,因为竖稿口上不说话,行为上还不善,甚至伤害人,那总不成吧? 细到心里面还是波涛汹涌,纷繁复杂,那其实...
全文
闭禅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01 19:46
不知何为闭禅,只知闭口禅。 闭口禅又称为止语或禁语,属于佛教用语,指的是禁止自己说话,为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 “闭口禅”,在佛教又叫“止语”或“禁语”,即禁止自己说话。一切众生之生死轮...
全文
佛禅 什么是禅
1个回答2022-12-12 04:11
禅,就是顿悟,就是突然明白,突然知道的意思。 比如,你在一个问题,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有一天你突然想明白了。这个就称为禅。 而让你想明白的诱因,就称为禅机。
佛心禅语经典文案
1个回答2023-12-21 03:15
#归零 #清空心灵 #放手 #忘记 #健康 #无悔 #珍惜当下 #无常 #开悟 #生命意义 #完整的人生 #真正的生活
佛心禅语经典文案
1个回答2023-12-21 21:46
#归零 #清空心灵 #放下 #珍惜当下 #无常 #开悟 #善良 #责任 #佛说 #健康 #淡泊 #顺其自然 #真正的幸福
佛家 禅宗 的公案 有多少?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5-30 16:26
禅宗公案最著名的都出自《五灯会元》一书,都是收集的祖师大德的公案,还有《宗镜录》等。其他还有各地的祖师大德也有收集有禅宗公案的。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