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上阕感情基调?

2024-01-11 00:56

1个回答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

相关问答
沁园春长沙中下阕中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1个回答2022-10-02 03:03
意气勃发,志气洋洋
沁园春长沙上阕和下阕课文?
1个回答2024-01-12 13:47
【上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全文
沁园春·雪上下阕
1个回答2022-11-25 20:25
江山如此多娇
《沁园春 长沙》概括上阕、下阕内容?
1个回答2022-09-03 05:33
上片:看秋景,思绪万千 下片:抒发远大志向,鼓励当今少年
沁园春长沙上阕在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1个回答2024-01-13 18:28
立、看、怅、问这四个动词用的比较好 而这四个动词与扩片的携、忆,下阕的记,这七个动词并成为这首词的线索 “记”也含有启发和激励的感情 全词表现了壮美的秋景 上阕的湘江秋景出神入化
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1个回答2022-09-09 13:58
上阙写景,是下阙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感情的直接再现,升华,而词人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把上下阙贯穿起来。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20:00
沁园春是词牌名, 词牌名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格律和韵律,比较著名的:水调歌头,卜算子,水龙吟,青玉案等
沁园春长沙中上阕和下阕的最后一句都是问句,这两个问句各有什么特点
1个回答2022-12-29 03:37
第一个问句是反问句,作者通过问“谁主沉浮”来更加强烈的表现“我主沉浮”的意思。而第二个问句则是疑问,是在问其他同学是否记得当年的青葱岁月,怀有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
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的上下阕中各有一个字其统领作用是什么字啊
1个回答2022-08-27 10:39
雪。上阕的统领字是望,下片是惜,长沙,上片是看,下片是忆。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