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时要贴对联,在一起吃饭,还要送红包.

2024-01-14 22:11

1个回答
贴春联

传说,古时候东海里有一座大山,是所有鬼魂聚居的地方。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枝覆盖了三千里地面,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雄鸡,每天黎明高叫一声,天下雄鸡都跟着啼鸣,这时夜游的鬼魂必须返回。桃树东北方有一根弯曲成门形的树枝,是鬼魂出入必经之地。门两侧有神荼,郁垒两位天神守护,一个提着绳索,一个牵着猛虎。如果鬼魂出去危害人类,二神就把它捆绑上,让老虎吃掉,天下鬼怪都害怕他们,也害怕桃树。从周代起,人们就把神荼郁垒的像刻在桃木板上,分挂门两边,镇鬼避邪。汉代这种做法更为普遍。唐初,李世民杀灭兄弟,逼老父退位,当了皇帝,但心神不宁,常作恶梦,夜听鬼叫且向他扔砖头。大将秦琼(秦叔宝)和敬德(尉迟恭)自愿去把守寝宫之门,从此鬼魂消失。太宗睡了几夜安稳觉,觉得长期让两位大将守门,不妥,就令人画出二位的像贴在门两边,果然有效。上行下效,民间渐兴此风,门神变成了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琼敬德了。五代时人们开始用联语代替画像,后蜀君主孟昶(chang)于公元964年题在寝宫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宋代,贴春联的风气在上层社会大概已经流行,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作证明。诗中用“桃”“符”代指春联,显得古雅些。朱元璋在金陵建立大明王朝后,下令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张贴春联,他还便装出行,沿街观赏评判春联,可能也有督促检查的意思。到清代,编写春联已成了时尚,小孩子上私塾,要设“课对”,专门训练写对联。人们编写对联,就像唐朝人作律诗一样时兴。过年贴春联的风习,延续一千多年而不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起决定作用的。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关问答
为什么过年时要贴对联,在一起吃饭,还要送红包.
1个回答2024-01-15 12:58
贴春联 传说,古时候东海里有一座大山,是所有鬼魂聚居的地方。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枝覆盖了三千里地面,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雄鸡,每天黎明高叫一声,天下雄鸡都跟着啼鸣,这时夜游的鬼魂必须返回。桃树东...
全文
小孩子吃饭包饭该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24 21:45
习惯了.改改就行.让老师会比较好.
给妈妈送饭的日记
1个回答2024-01-26 18:58
我的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我在草地上痛哭心想:我好想给妈妈送上可口的饭。 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我就做起饭来,一开始,我把生鸡蛋打烂三个放在碗里,搅一搅,大约一分种,然后,放点葱,炒两分种,一道...
全文
古时送饭
1个回答2024-02-16 06:06
确实是食盒: 食盒有两层或三层屉格,竹子制作,有镂空的铜片进行加固和装饰,框架竹片上镂有花纹,食盒的外围由编织的篾席围绕 如下图所示:
关于《送饭》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2-28 21:26
那之后,爸爸说外面天气太热,没有再让我送饭,而是自己每天端起饭盒往医院终于,有一天,在外婆的病床前,一段关于家族的往事让我大彻大悟:那是在
以送饭为题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3-01 02:58
我觉得就是一篇记叙文。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可以编造,但一定要合情合理。例如: 给爸爸送饭 人生的经历,能有多少体验,让人难忘呀!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我胆小的事是出了...
全文
送饭的作文有没有
1个回答2024-02-04 18:18
送饭——母亲的爱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新学期又开始了,学校的大门又开启了,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把事先准备好的学费交给了老师,心里终于轻松了,只要明天把饭钱交给...
全文
给孩子送饭的心情说说
1个回答2024-01-27 20:33
  一、羞羞的铁拳取景地一早起来给孩子做饭吃好喝好还要陪孩子玩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虽累但幸福   二、特别想当一个有钱有时间的妈,给孩子做饭穿衣看书学习,看孩子幸福成长理想生活,原生家庭不幸福...
全文
给孩子送饭做什么好吃
1个回答2024-01-22 23:37
给孩子做饭,既要保证营养的全面,又要保证菜式的美观,可以选用鸡肉,鱼肉,猪肉,牛羊肉等优质蛋白蔬菜,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选用食量的蔬菜,时令的蔬菜,同时,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一些,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与用脑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