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2024-01-15 12:03

1个回答
问:我女儿3岁半了,每次看到别人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她总是跟人家要着吃,但是自己的东西却舍不得给别人吃。这孩子应该不缺吃的,只要我认为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食物,我都会给她买。我给她讲了很多分享的故事,希望她能变得大方一点。她现在知道了应该跟别人分享的道理,但是每当要把自己的玩具、食物拿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小气。每次从爷爷奶奶家住几天回来就表现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玩的、吃的都要归她或者由她来分配。怎么才能让她不那么自私呢?
答: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是其心理发展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孩子的自私心理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岁多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两三岁的孩子逐渐懂得区分出“我的”和“你的”,开始出现了占有欲,产生了自私心理。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中的孩子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也正是由于这种“自我中心”使孩子在与同伴的最初交往中“随心所欲”,不会自我克制,不会协调办事,因而出现抢夺别人的食物和玩具的现象。所以,您的女儿有“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别人的东西却要据为己有”等表现,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会逐渐去除这个自我中心,减少自私行为,学会谦让、克制。
其次,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和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自私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4-2-1的家庭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呵护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家中没有能与其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也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因而导致他们不会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不关心他人利益,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孩子本来就容易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如果祖辈和父辈再过分宠爱,家中一切以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就更会使他们不能受一点苦或一点委屈,一切为己,养成独食、独玩等不良习惯。有的家长甚至容忍、迁就自己孩子的错误,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助长了他们的自私行为。孩子的天性是好模仿的,父母之间或父母与邻里之间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公交车上鼓励孩子抢占座位等,都可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您的女儿每次从爷爷奶奶家回来就表现得更加自我中心,可能是祖辈对她的溺爱造成的。
自私的孩子得不到同伴的欢迎,交不到好朋友。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很难改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您的女儿在其生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产生的自私自利现象,您的责任是要想办法加以引导,帮助她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您和孩子的祖父母还要学会给孩子理智的爱,避免给孩子以“特权”,防止她的独占意识更加膨胀,逐步养成利他行为。
除了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讲有关分享的故事外,您不妨尝试用以下具体方法来加以引导,帮助女儿克服自私心理。
●从吃喝小事做起。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而且“好东西要大家吃”。对于任何好吃的东西,家庭成员每人都要有一份。要让孩子知道,吃好东西不是她的特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喜欢吃好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学会分享,即使是别人送她的东西,她也会记得给家长留一点。
●给孩子适度的照顾,教孩子学会履行义务。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满足孩子基本吃、穿、玩、学习等需要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自己收拾玩具、摆凳子、分碗筷等,使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也应该为家人尽点义务。当孩子所做的得到大人的认可、自身价值得到承认时,孩子自然能减少自私行为,学会关心别人。
●要多跟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意识到“溺爱”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对孩子的要求要达成一致意见,以免孩子对爷爷奶奶过多的依赖,而降低了父母的威信。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是孩子效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要事事垂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与邻里和睦相处,好吃的先让给老人,给生病的家庭成员特别的照顾,出门坐车主动让座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关心别人,克服自私心理。
●反复训练孩子的利他行为,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予强化。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谦让长辈,谦让同伴,谦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表现出礼让、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主动让座等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这样做的愿望。
●延迟满足。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能坚持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不抢夺别人的东西,两周后就奖励他那个早就相中的芭比娃娃。”延迟满足可以降低孩子的欲望,防止自私心理膨胀。(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
相关问答
自私样克服自卑心理
1个回答2024-03-08 03:02
克服自卑心理   谈起自卑,可能会勾起你童年、青年时代自卑阴影的回想,。自卑是什么,每个人都会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是否还觉得不如别人。   有这样...
全文
怎么样帮助小孩子克服怕黑
1个回答2024-01-23 07:34
让他晚上试着一个人上厕所,克服了这个难关,他以后应该就不会怕黑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1个回答2024-02-18 17:44
第一,要培养孩子喜欢读书,喜欢阅读的习惯。 读书可团余以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使人平静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阅读也可以让孩子从书本中找到自我。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可以让我们足不...
全文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1个回答2024-02-07 13:13
从社会而言,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抵御一些封建的、消极的想法和观点。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价值观 、积极向上的社会中。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家庭的角...
全文
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1个回答2024-02-16 06:17
引导孩子从能做的事开始,让他有成功体验。
怎么克服习得性无助?
1个回答2023-02-16 13:50
你要克服这种习得性无助的话,你就要仔细的观察你自己的情绪念头,思想这个时候当出现这种焦虑的情绪的时候,你不要跟着他往下想,不要认为自己做不到,你只是静静的观察着他,你只是观察你这个时候就是作为一个旁观...
全文
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嫉妒心理
1个回答2024-02-02 01:23
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
全文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
1个回答2024-02-19 03:14
孩子的畏难情绪有的时候主要是不自信造成,你主要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太压抑,要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与爱把孩子的畏惧情绪放射出来,不要藏着掖着,有的时候畏难并非表现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只是对某件事情,或者是一...
全文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
1个回答2024-03-03 11:13
孩子的畏难情绪有的时候主要是不自信造成,你主要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太压抑,要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与爱把孩子的畏惧情绪放射出来,不要藏着掖着,有的时候畏难并非表现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只是对某件事情,或者是一件...
全文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
1个回答2024-02-07 11:34
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主要是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让内心强大起来,这样才能克服害怕恐惧的心理。 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1、生活多经挫折。要在挫折中锻炼成长,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2、思维不要绝对。...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