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是什么

2024-01-17 13:58

1个回答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即婴幼儿于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此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当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分离焦虑就越发不可忽视了。很多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

对策

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尽快开展,新入园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家园配合,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步入较正规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和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入园后,老师要主动、热情接待新入园的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乳名,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总之,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可爱。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宝宝”了。此外,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这就要求幼儿园重视家访,家访可以消除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总之,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问题,不仅可以使小班幼儿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在新环境中稳定向前发展。(2)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既然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各异,以至于他们的分离焦虑之表现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3)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运用文学作品和文艺形式陶冶心情,树立榜样。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对波动型的孩子最为有效。文学艺术是最富有感染力,又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艺术作品欣赏和文艺表演会使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和陶冶,如: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诗歌《幼儿园里朋友多》、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正面教育哭闹的孩子要向不哭的乖孩子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这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怎样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消除焦虑愉快地上幼儿园呢?《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针对幼儿发育迅速但还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天真纯洁但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活动特点等,我们更应该将幼儿健康教育置于幼儿园工作的首位,强调“身心并重”。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相关问答
如何处理孩子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1-31 20:12
孩子喜欢和你亲近,你是不是为此和高兴呢?但是他若是一步离不开你,整天黏着你,那可不是一件乐事,他可能被分离焦虑困扰。对此,妈妈应该如何是好? ·为什么会发生分离焦虑症? 大约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他们开...
全文
儿童离别焦虑是怎么形成的
1个回答2024-02-10 02:58
指导意见:.遗传因素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10 12:55
很多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的,父母只能耐心的哄,等长大点就好了。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小学一年级
1个回答2024-02-18 17:30
时间长就好了,人总会有个适应的过程的,慢慢来吧。
如何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23 00:40
每个孩子和妈妈都迟早要面对送园的分离焦虑。能否正确的应对,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心理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任何一个母亲,应当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而不是急于应对这种焦虑。孩子从出生开始,...
全文
妈妈怎样面对与孩子的“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02 05:33
前几天发了条朋友圈——“每天在公司楼下跟小家伙说再见的时候,总要缠绵那么几分钟,生死离别似的难舍难分”,结果引得一众妈妈们的共鸣。 儿子现在3岁不到,正处在非常黏人的阶段。加上他爹长期不在家,对我...
全文
孩子的分离焦虑该如何处理?
1个回答2024-03-06 10:53
根据您描述的问题来看,小孩的问题倒是比较典型。 一般说来,三岁左右孩子就可以克服跟父母的分离焦虑。但是这孩子已经五岁了还没有克服这件事,真的是个问题。不过,从孩子的角度看,跟父母的分离真的不是一件小...
全文
儿童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5-14 02:43
心理分析:父母与他分开时哭闹,紧张,发抖,出汗等症状的目的是不想和父母分离,你的孩子对你们夫妻两应该是很依赖,亲子关系应该很不错。 心理指导:非常好的亲子关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基础,随着孩子的成长,...
全文
小儿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08 04:39
孩子可能刚到幼儿园不习惯那里的环境导致的排斥心理,建议不妨刚去的那段时间,家长多陪陪,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等孩子适应了,再减少呆在幼儿园的时间。
什么是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04 23:56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