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的主题设计

2024-01-17 15:43

1个回答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讲关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狼和小羊》等),再讲述狼的形象(贪婪、凶残、狡猾)
  2.故事里的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3.查资料,了解《聊斋》与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文学家,山东淄川人,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来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叫“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郭沫若对该书有一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4.学生试读,疏通生字。
  (1)请大家对照课文下面的注解,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感情。
  (2)指定个别学生朗读。讨论:是否读出了屠户的心情变化?
  明确:屠户在遇狼一惧狼一御狼一杀狼的过程中,心情有张有弛,因此在朗读时要体现出这些变化,像讲故事一样,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比如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因此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止狼缀行的意图,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第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可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者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读——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写屠者的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5.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教师范读要力求体现上述要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6.接力朗读,把握语感。让学生用“接力读”的方式,一人一句对课文进行朗读和讲解。教师对应该加深印象的地方及时进行提问,并反复诵读。重点是:①不常用的字,虽有注释,但可能学生印象不深。②表述习惯跟现代不同的地方。③可以用口语作生动表述的地方。
  比如以下几句。
  (1)“途中两狼”,按照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现代口语里也常用,如扣子掉了,该怎么办?(缀上)这里引申为紧跟——狼跟人“缀上”可不得了!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现在也说“报之一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可见情急,无计可想)
  (5)“并驱”,现在成语有“并驾齐驱”。并,即齐,一起的意思。
  (6)“顾”,转头。屠户回头看见狼,应当是转头看两侧。
  (7)“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8)“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9)“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卸下。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现代汉语中,开会时排队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狼吞虎咽”,都是相同的用法。
  (11)“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作比较。(前者指心态,后者指内心盘算)
  (12)“盖以诱敌”,即“盖以(之)诱敌”,原来是想用这办法来麻痹对方。
  7.赏析情节,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赏析过程中可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师生讨论回答,从而体验情感、领悟道理。
  问题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开头只说两狼“缀行甚远”,你能设想屠者此时的处境吗?屠人发现狼跟踪自己之初为什么不呼救?
  明确:身在山野,又值黄昏,路上空寂无人,无法呼救。
  (2)屠者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你认为投骨的办法好不好?
  明确:可能一时智短,也可能怀有侥幸心理。缓兵之计,只能如此。
  (3)既然只有“一狼仍从”,屠者何不借机杀狼?
  (4)什么时候才有一线转机?什么地方是高潮和结局?
  明确:奔倚积薪之下。并杀两狼。
  (5)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故事情节发展中有转折,高潮和结局同时到来。
  (6)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你能说出点道理吗?
  明确:前面说故事,最后那一段是寓意,形式上是寓言;内容也有讽喻性,叫人们警惕坏人。
  (7)最后一段说的仍是狼。如果把“狼”“禽兽”都改成“坏人”,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8)我们总把狼和坏人联系在一起,对狼的“合作”精神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狼狈为奸”。我们几乎找不到一句形容狼的好话,其实狼懂得“合作”可以说它是“狡诈”,但换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叫“聪明”。这都是因为我们看问题所站的立场、角度不同而造成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体验一下呢?你能找出一些替狼平反的故事或依据吗?(让同学们自由发表见解)
  明确: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对“狼”的探讨,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大自然中很多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它们都能引发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层思考。另外,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总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这样看来,他们的欺骗手段毕竟有限,只是给人们增添笑料而已。
  8.学会迁移,扩展阅读。
  (1)蒲松龄的《狼》有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请大家自读下面一则《狼》,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两则故事里的狼有何异同?
  狼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凌晨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这则故事着重表现狼的贪而愚,课文则着重表现狼的诈而愚,但结果是相同的,不管是诈而愚还是贪而愚,都会导致见利忘害,自取灭亡。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两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2)我们再看蒲松龄的另一则关于狼的故事《牧竖》,你认为这故事里的狼怎样?人又怎样?
相关问答
教案设计:《老狼老狼几点了》
1个回答2024-02-02 00:16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
全文
哪位高手帮我们设计下游戏名字! 孤狼XX
1个回答2022-11-16 01:28
随风…逍遥≠
人是谁设计出来的?设计人的哪个又是谁设计的?
2个回答2023-05-19 13:00
人是进化来的。没有谁设计。
游戏怎么设计界面?我想设计一个看看。
1个回答2022-12-22 20:36
一样好奇!!!
动画设计与动漫设计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3-01-13 17:10
这两个区别不大
各位大神书友,我想写一部西方魔幻小说,该怎么设计故事呢?好的故事情节,设计什么角色?
1个回答2024-01-21 22:38
先积累素材和经验吧,比如经典的西方魔幻起码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著名的《魔戒》《纳尼亚传奇》《地海传奇》等都应该耳熟能详,知道其故事结构和人物设定,先模仿着写写短篇,最好能有不同的视角,加入其它现代人喜...
全文
如何设计漫画人物 漫画人物设计要点
1个回答2024-02-27 03:48
和电影是同样的,人物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拍摄影视作品前导演挑选演员一样,需要经过认真的构思、推敲和筛选,根据脚本的内容及其人物的性格进行最终的选择。而对于动漫作品,这种选择几乎完全取决于动漫家手中...
全文
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谁说的
1个回答2024-01-26 17:16
ll you." So he lets Snow White go.
门头设计门头设计
1个回答2024-02-16 16:54
门头设计是指商店或机构入口处的门头装饰设计。一个好的门头设计可以吸引顾客的眼球,增加商铺的辨识度和品牌形象。下面是一些建议用于门头设计: 1. 品牌标识:门头设计应包含清晰、易识别的品牌标识,如商店名...
全文
什么是设计?设计为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6 22:44
设计是一种改变环境从而达到适合业主的手法,每个业主的个性、品味和资回金的投入都答会直接影响到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合适的就一定是最适合业主的吗?我们不妨站在业主的角度多思,看有没更好的,不管业主接...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