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不改的故事

2024-01-17 16:16

1个回答
是教案,你自己慢慢看吧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则着力赞扬了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的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廉颇英勇善战,威震朝野,战功赫赫,这是实情。甚至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不能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均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这在他们的语言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不灭的佳话。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建议



1.《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本课,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种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再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2.指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课文中已出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概括当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应肯定,关键是要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至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只要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不必要求过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3.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思考·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正是这样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多数学生可能说喜欢蔺相如,有些学生会说喜欢廉颇,可能还有说喜欢赵王的,因为他善于用人,论功行赏。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说喜欢秦王,也应让其陈述理由,但应加以疏导,不能为了体现个性阅读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



4.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可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



对思考题列举的问题的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秦王叫人记录赵王为其鼓瑟一事,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指挥赵王,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这对赵国是个奇耻大辱。而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说明两国之间是平等的,从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蔺相如又拼死保护赵王,因此“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5.课文较长,可让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有感情朗读。



6.三个故事情节都比较生动,适于演课本剧。可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排练并演出。可以演整篇课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



7.本课生词较多,应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自行解决,个别较生僻的,教师可略加指点。



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四、参考资料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



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卿一种官职,分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相关问答
改正错别字,将改错经过用成语表示
1个回答2024-02-24 23:43
货伪价实(去伪存真 ) 一本邪经( 改邪归正) 生龙死虎( 起死回生) 鹤发老颜(返老还童 ) 热火代天(改朝换代) 不言之喻( ) 胎肉相连( ) 脉飞凤舞( ) 来日方短(蜚短流长) 功魁祸首( ...
全文
到底是知错就改还是一错再错呢?
1个回答2022-10-02 23:28
当然是知错就改。
成语改错题,哪些错了
1个回答2024-02-09 01:17
成语改错题 凤毛鳞角(麟) 敷演塞责(衍) 斧底抽薪(釜) 付庸风雅(附) 负偶顽抗(隅) 改弦更章(张) 甘败下风(拜) 甘冒不讳(韪) 感人肺俯(腑) 钢柔相济(刚) 高屋建邻(瓴) 工...
全文
改译他的行为:孩子知错不改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30 06:17
其实当天就让孩子去上奶奶赔礼道歉这个事不大可取。因为双方的情绪都还没有稳定。同时家长强行地要求孩子去做这个事情,就让孩子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便去道歉了,他也不觉得这个是自己的意愿...
全文
修改病句、错字、错词用修改符号
1个回答2024-01-29 15:13
1.参加改为参观 2.见改为拣 3.什么改为怎么 4.?改为句号 5.逗号改句号 6.文化宫后的逗号改句号 7.直改为值 8.哪位改为那位 9.家后的问号改逗号 (累死我了,好评啊!)
周处改错里周处是怎样改错的
1个回答2024-03-16 22:44
为百姓除猛虎和蛟龙。同时自己也幡然悔悟,不再为害百姓。
小时候做错事的名人?(大错)例子···知错就改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1-26 03:42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李世民也魏征的故事了!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鸟(部下刚刚送来的一只很名贵的鸟),刚好魏征来了,看到皇帝在玩鸟不高兴了...
全文
小时候做错事的名人?(大错)例子···知错就改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2-02 00:25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李世民也魏征的故事了!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鸟(部下刚刚送来的一只很名贵的鸟),刚好魏征来了,看到皇帝在玩鸟不高兴了,...
全文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 改为词序,改变句意怎么改
1个回答2024-03-02 07:37
他的话完全没有错
成语小错不改铸成大错
1个回答2024-01-25 18:34
铸成大错 zhù chéng dà cuò [释义]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语出] 宋·苏轼《赠钱道人》:“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 [辨形] 铸;不能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