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游学河姆渡遗址攻略(小学低段)

2024-01-18 22:59

1个回答
河姆渡文化遗址是中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至5300年,由多个相邻的遗址构成。

11月10日,我带着一年级的女儿和高中同学的女儿(三年级)一起游览了其中的河姆渡遗址。

我第一次去河姆渡遗址是在2002年的暑假,而我老婆则更早,是在24年前的双十一,有照片为证: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博物馆的门面几乎没啥变化。

河姆渡遗址分为博物馆、遗址公园和古渡口三个部分。 游览就从这个博物馆开始。以下设计既有事先预设的内容,也有事后修改完善的,供年轻的宝爸宝妈们今后参考。

(ps.照片有些是现场拍的,有些是网上找到,当时忙于照看孩子和讲解,一些重要的场景既没有拍照,也没法在网上找到合适的图片,只能由文字描述代替。)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叫河姆渡,大约6000年前(取个平均数)这里就有人类居住。6000年有多久?那时候还没有产生国家,也没有甲骨文,如果一个人能活100岁,需要让他生死轮回60次。

(以下内容建议有条件可以设计为纸质学习任务单打印出来)

进馆之前,我们来做一些有奖竞猜(均为单选题):

回答或填写完了以后,就可以带着以下学习任务进去参观了。

1.释疑:找一找以上选择题的答案

第一题,我们可以通过博物馆里面的一些模拟场景、器具(如骨针),判断他们当时已经采用人工编织的方法制作衣服。当时的衣料是麻。

第二题,博物馆中展示有一些动物的骨骼和植物的种子,还有生火烧饭的模拟场景,还有用做炊具的陶器,可知当时已经掌握了火,开始吃熟食。即便没有烧过的炭的痕迹,单凭出土陶器即可判断已掌握人工用火,因为陶器的烧制需要用到火。另外,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水稻颗粒。

印象中十多年前来参观时还有大量的稻作文化展示,现在已经少了许多。随着考古发现的更新,河姆渡既非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也不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只能说较早。但这并不妨碍第二题的答案是C。

第三题,河姆渡先民早已告别了穴居,她们住的房子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干栏式两层木屋。这在馆内只能看到一些示意图和出土的木桩,在遗址公园里则能看到复原后的样子。家长可以根据展板解释一下河姆渡先民为何要将房子设计成这个样子。 一层用架子搭起来不住人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题,河姆渡先民用什么交通工具?车子当然还没有,但有独木舟。

我手指的方向,此人正在用弓箭射鱼。在他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划着船将他射到的鱼捞到船上。

最能证明河姆渡先民已经使用船的证据是馆中展示的这一个木桨。

这个木桨在宁波博物馆里有一件复制品。这是宁波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木桨,在世界范围都应该是很早的了。在距离河姆渡不远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两个遗址相得益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浙江境内的先民已经开始划舟漂流了。

2.寻宝:找齐以下七件‘’镇馆之宝‘’

博物馆寻宝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但前提是家长需要提前在官网上收集好图片,确保馆内肯定有。

但这个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布展中有一个缺憾,不明确说明展品是原件还是复制品,给观众带来不少困惑。

这件双鸟朝阳象牙雕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先民把它作为装饰物戴在身上,是否可以说明河姆渡人最喜欢鸟类呢?可惜原件在浙江省博物馆,是浙博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这件器皿出土于距离河姆渡不远的田螺山遗址,同属于河姆渡文化,一度被我当做男人的尿壶,其实是一个温酒的器具。酒是由粮食发酵而成,说明当时河姆渡一带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先民有了一定量的余粮剩饭,无意间发现了酿酒的奥秘。需要说明的是这件酒器上绘有多头猪的图案。

这件稻穗纹陶钵原件也在宁波博物馆,该馆藏有复制品。陶钵上的稻穗密集,谷粒饱满下垂,说明是人工栽培的结果。与出土稻谷互证,说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文化的先进。

这件猪纹陶钵上的纹路甚是清晰可爱,在其他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中也有大量猪的纹路,这是否也可说明河姆渡人最喜欢猪呢?

出现大量的猪的图案也可以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与猪非常密切,极有可能已经在人工圈养野猪。猪养在哪呢?吊脚楼的一楼!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朋友对不对骷髅头表示恐惧。这具头骨不知是真是假,可引导小朋友根据头骨和复原的蜡像观察河姆渡先民与现代人的区别。

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河姆渡先民的下颚比现代人突出,与猿类更接近,证明了孩子们都知道的达尔文学说。

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至少有四处: 独创性的干栏式建筑(影响到西南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国家)、先进的稻作文化、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生漆的例证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这件木胎朱漆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件漆器,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需要一提的是天然漆和油漆的区别,油漆是用化工原料人工合成的,天然漆则是割开漆树的树皮,里面流淌出来的白色液体。至于为什么会是红色的,是因为加入了有种矿石的粉末。

此盅四周绘有蚕纹,刚出土时一度被作为中国养蚕的最早起源。事实上后来不断有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养蚕证据出土,中国人养蚕缫丝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

还有布置在博物馆底下用玻璃罩起来的这口结构水井,被誉为‘’天下第一井‘’。

当然,除了以上精品文物(复制品)外,还有很多其他看点,比如河姆渡先民耕作用的骨耜,装饰用的玉玦等。

3.写一写(说一说):6000年前河姆渡一带有哪些动物

不敢想象,除了水牛、猪、狗之外,还有大象、鳄鱼、猴子、鹿、犀牛等,甚至还有奇迹的肋骨,说明河姆渡在当时地处海边。

孩子们可以从馆内展示的动物骨头可以得知,也可以通过现场模拟场景图画、实物模型中找出。

这说明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一带的气候可能比现在要热,这样才可能适合热带动物的生存。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去第二站遗址公园。此公园有两个看点,一是遗址现场,包括发现木结构水井的地方。

二个是复原后的河姆渡先民的房子。在遗址公园有好多幢。

这时候可以让孩子拿出博物馆的参观券(上面有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想一想 当年为什么要把博物馆的房子造成这个样子。

还有现场造房子的模拟场景。

仔细观察,从几个雕塑人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房子已经采用了 榫卯结构 ,即不用钉子(当时也不可能有)和粘合剂,利用木块之间的拼接组合来造出稳固的房子,这是中国人的伟大智慧。这样看来,小朋友平时玩的乐高积木,也是用这个原理的!

从遗址公园出来,第三站是余姚江畔的河姆渡口。这个地方是拍照胜地。

渡口水域不宽,能够很清晰地望到对岸。

走累了,先找个地方坐下来。我们在岸边搭上帐篷,开始吃零食和讲故事。当天我给两位小朋友主要探讨了一个问题: 家猪和野猪的区别。

回到前面的猪纹陶器。河姆渡遗址上发现的猪的形象应该是比较接近于野猪的。

家猪与野猪的区别,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下面就可以进一步探究 家猪和野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家长可随意发挥。

另外,我还随身带了本《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第一册,对比分析同一时期北方半地穴式建筑和南方干栏式建筑的区别及成因。这个好懂,不展开。

事后我才想到,其实这一话题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家‘’这个字的构造。猪在古代还有一个写法‘’豕‘’(sh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而‘’家‘’字是在豕字基础上加上一个宝盖头。根据《说文解字》可知 家是由养猪棚发展而来的 (容我笑足三分钟), 有猪圈的地方就有人家 。

再联系眼前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子 ,楼下养猪,楼上住人,不就是对家这个字的生动诠释吗?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三年级的王同学问我, 河姆渡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个双鸟朝阳的图案呢?

这是一个比较难深入浅出做解释的问题,涉及到图腾信仰。首先,小朋友们对于中间的圆球是太阳还是水纹产生了争议,我女儿说这是小鸟触水够产生的涟漪。一查资料,还确实有专家持这一说法。但更多的说法支持是双鸟朝阳、双凤朝阳、双鸟舁(yú,抬举)日等。

简单的解释,这一图案中的太阳与世界各地古代先民的太阳崇拜有关。因为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光亮、温暖,利于万物生长,能产生无穷的能量。而双鸟的造型与越地先民的鸟崇拜有关。河姆渡先民的稻作生产与鸟相伴,鸟能帮助人类耘田捉虫,报告天明气暖,还能上天入地,与太阳神对话,是人类的朋友。

当然,解释这个问题是为我下次带她们参观宁波博物馆的木乃伊展做铺垫。

离开河姆渡,与王同学告别,我们一家三人驱车前往五公里外的三七市镇田螺山遗址现场馆。这是一个游客罕至的地方,偌大的场馆工作人员远多于游客。

然而,它与河姆渡遗址有着一样悠久的历史,一样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的陈列大厅没多少文物,其中的珍品如龟形陶盉已转移至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其余展品也都粗糙质朴,但其中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考古现场的震撼感。

这个大圆顶罩起来的场地有几百平米吧?绕一圈接近一个标准运动场(可惜有一半是围住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去)。熊孩子兴奋得要与我比赛跑步,却对这里面密密麻麻的箱子、架子丝毫不感兴趣。

发掘现场。

有序堆积在一旁的装有各种大小石块的箱子。

分类后带有标签的石块被放在架子上。

这里的很多石块都绘有草图。这是多么巨大的工程啊!可以从中体会考古工作者的一丝不苟。

其实里面还有两名工作人员在聚光灯下挑拣石块(没拍照),莫非是在判断哪些是石头,哪些是碎陶片,哪些石头是天然的,哪些石头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女儿引导到一个巨大的陶罐前进行‘’洗脑‘’教育:

你看,这件陶器是一块块拼起来的,像你小时候喜欢的拼图玩具一样,它们港出土时的照片在这里……

最后,以下图这件田螺山遗址文物作为本文流水账的结束,期待下次埃及木乃伊展能好好备课,吸引住孩子们的眼和心。
相关问答
河姆渡遗址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4 04:41
  河姆渡遗址 Hemudu Site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河姆渡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
全文
大河村遗址的遗址概况
1个回答2024-05-15 17:26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郊107和310国道交汇处的东南隅,发现于1964年,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距今 6800--3500年,面积40万平方米。 大河...
全文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哪些特征?
3个回答2022-12-19 02:55
初一历史书上有
炭河里遗址在哪儿
1个回答2023-11-24 09:25
炭河里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炭河里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_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南方最著名的青铜器出土地。遗址年代约为商代到西周时期。宁乡位于长江以南,却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
全文
大河村遗址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08 05:51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东北部12公里处、107国道和连霍高速交汇处的东南隅,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1972年—1987年遗址曾先后发...
全文
炭河里遗址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02 05:20
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已知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该地共出...
全文
关于河姆渡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02:12
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常火烧后变的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候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还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
全文
place 的中文意思
1个回答2024-06-08 09:43
place [pleis] n. 地方;住所;座位 vt. 放置;任命;寄予 vi. 名列前茅;取得名次 [ 过去式placed 过去分词placed 现在分词placing ]
如何教学生讲故事
1个回答2024-06-08 09:42
111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