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024-01-19 00:57

1个回答
其涵义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一种人格特质。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一、共情对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共情”之所以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特质,主要是因为,具备共情特质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它非常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就是被别人理解,正是这种理解构成了建立关系的基础。在教育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学生感受到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理解学生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况,对保证教师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是最基本的要素。缺乏共情容易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感到失望。认为教师不理解、不关心,因而会感到失望,减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学生感到受到伤害。由于教师没有进入学生的参照框架,而过多的立足于自己,因而他就很难真正理解学生的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甚至批评,这会使学生觉得受到伤害。由于缺乏共情,教师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要,因而做出的反应也常常缺乏针对性。共情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者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从而能更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学生会感到自己被悦纳、被理解,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师生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师生双方更深人的交流;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学生,共情更有明显的教育效果。因此,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润滑剂,是教师的一种核心的人格特质与教育能力。“共情能力”的增强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相关问答
学前教育共情教育方法的好处
1个回答2024-01-24 22:20
你好,采取共情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起来。 首先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共情?共情,顾名思义就是说你对对方的想法,立场,决定等等都能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能够以对方的视角作出最符合对...
全文
怎样加强家校合作共育
1个回答2024-01-25 12:37
一、 达成教育理念的共识 学校应向家长传播这样的理念:共享生命成长、陪伴孩子、悦纳孩子、重在参与,不参加孩子的活动,就不能共享孩子的成长,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因此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合...
全文
爱的教育一共有几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19:31
18篇信,8篇每月例话,74篇小故事
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孩子的话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9 20:30
孩子交给了学校, 就让学校老师好好教育吧, 所以家长们不用多说, 就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就可以了。
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30 14:12
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1、持双主体合作观,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协作。家校合作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全文
家园共育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4-29 23:41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
全文
家园共育
1个回答2024-05-09 06:09
要求教师家长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经常保持双向沟通;家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担负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得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家校共育就是家长会吗
1个回答2024-01-20 22:52
是的。家校共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工作有效沟通与交流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家校共育主题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00:24
家校共育主题有哪些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