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某个展品的背景故事

2024-01-19 01:51

1个回答
  大概许多即使是没来过英国的人,也会听说过鼎鼎大名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因 此,在来剑桥之前,早就计划着要去好好看看,终于,在一个星期日,将此计划付诸实施。
  确实,大英博物馆是太有名了,但它的名声,又确实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其极为丰富的收藏密 切相关。按照介绍,它目前拥有将近600万件藏品,其中,稀世之宝也数不胜数。由于收藏品太多, 展览也总在不停地变换,参观者,特别是偶尔一去的参观者,能够看到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就是这九牛一毛,用一整天的时间来看,也还是太过忽忙了些。甚至于,不要说看具体的展品,就 算能把大英博物馆自己出版的有关其馆藏的书籍读上一遍,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那些书籍竟然满满 地摆了好大的一厅,自然也价格不菲。
  不过,不管怎样,既然不能常来,甚至,也许近期只能来此一次,就用上一整天,尽量认真地、 有计划按比例地参观吧。但记述下来的,却仍是极有选择性的,而不可能是看到的全部。
  到2003年,大英博物馆将庆祝其建馆250周年,因此,它的历史也算是非常之悠久了。但是,它也确 实在不断的发展中,例如,原来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就与大英博物馆同在一处,直到1998 年,大英图书馆才迁到新址,只留下了原来的大阅览室在博物馆的中央。因此,进门之后,很自然地, 就顺人流进入了这个宏大辉煌的阅览大厅。
  恐怕许多中国人都会熟知马克思的故事,其中很有名的一段,就是说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图书馆里 写作《资本论》,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数年下来,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脚印。当我走进这个阅 览大厅时,头脑中自然也这一故事的背景。按照博物馆的介绍,在这座阅览室里,150年来,无数的学 者、革命家、作家、诗人、音乐家、学生和抄写员曾来到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在一圈的说明牌 中,果然有一块牌子是介绍马克思的。这块以“阅览室与革命”为题的牌子上写道:
  这间阅览室以及在它之前的建筑为众多的政治流亡者和学生提供了避难所和精神的源泉。
  最深地植根于这间阅览室的政治体系是共产主义。卡尔·马克思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每天来到这 里。1850年6月,马克思最先被旧的阅览室接待。从1857年起,他在这里从事包括《资本论》在内的 数项计划的研究。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离他所需要的参考书不远处的L、M、N、O、P几排的座位。
  当我与那里的工作人员交谈,问起这块说明牌的介绍,并讲了在国内流传的说法后,一位工作人员 非常认真地回答说,我们经常听到的那种说法应该是一种“神话式”的传说,马克思并不是固定地坐在某个订好的座位上。不过,那位工作人员又说:我告诉你一个故事,某年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来这里参观时,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他们只好告诉戈尔巴乔夫说,马克思当年就坐在某某排某某号,因为那里离参考书比较近的一个座位。结果戈尔巴乔夫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不过,这位工作人员又补充说,在那么多年里,至少马克思应该在那个位置上坐过一次吧,所以他们回答戈尔巴乔夫的话也不能算完全骗人。
  在科学史的传统研究理论中,就有对所谓科学家传记中的“传奇”与“神话”的问题的讨论。其实, 在日常流传的说法中,“传奇”和“神话”是很常见的。不过,如果从历史的严肃性来说,能够破除一 些神话也是很重要的,尽管它的代价可能是让传记的故事不再那么吸引人和激动人心。(图,马克思说 明牌,阅览室照片)
  看完阅览室,自然就是到各展室去参观,大英博物馆有大约100个展室,要想一一细看,再一一 叙述,既太烦琐,也不大可能。唯一能做的是,走马观花般地匆匆浏览一下,像史前英国与罗马的不 列颠收藏、非洲的展览、古代木乃尹的展览、玛亚藏品等,此外,像亚述馆的牛身人面雕像、大量古 代雅典的帕台农神庙的雕塑,真是让人觉得置身于不同的时空中。不过,在我的印象中,我还是最喜 欢它关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希腊等收藏,那些收藏,也确实难得。几年前,有一次去德 国柏林开会,当时也去了一个有关古代希腊等收藏的博物馆,当时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过,与大 英博物馆相比,仅就古代收藏而言,要远为更加丰富,更加让人流连忘记返,目不暇接。而且,大英 博物馆除了参观免费之外,再有一个优点,是允许参观者摄影,这是在众多博物馆中不多见的。因为 刚刚装备了数码相机,于是,一气照了近200来张照片。其中,像古代的纸草书、泥板书,以及上万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等实物的照片,以后回去在科学史课上展示一下,想必会大大增加教学 的效果吧。 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古代文物的收藏也是非常独特的,被说成是在欧洲最丰富的收藏。这些藏 品与印度、泰国等藏品一同在一间专门涉及东亚和东南亚的大展室中展出,当然,中国的藏品占据了 最大的比例。尤其独特的是,在中国部分的陈列中,在“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这一专题下,专门有一 个展柜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的(有图片),就我匆忙浏阅的印象中,在大英博物馆的各种展区 里,这似乎也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在这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字的介绍中,只是着重提及了中 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即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介绍的原文先是引用了培根在新工具中的说 法:“印刷、火药和磁石。第一项发明在文献方面,第二项发明在战争方面,第三项发明在航海方面, 这三项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事态,并带来了无数的变革……”。在下面具体的介绍中,除 了“三大发明”之外,也还提到了在中国水稻的培育对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国家财富的增加的作用,铁 器铸造的早期发明使中国农民比欧洲早两千多年用上了铁制工具,高温烧窑技术使得瓷器的发展成为 可能,以及中国丝绸的生产依赖于劳动力的高度有组织和织机的发明等。由此看来,他们并不像我们 在国内那样习以为常地将造纸包括在内统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国外学界在这方面的一般观点我 不太了解,但至少在大英博物馆的看法中,是将造纸排除在外的。也许,这至少反映了一部分国外观 点。我想,如果造纸真是是由中国人最先发明,而且如果我们真想要彻底说服人家,让国际上公认“四 大发明”,那么,中国科学史的研究者们还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证据和研究成果才行。要不然,就只好关 起门来自豪了
相关问答
成都有哪些画展和博物馆?
1个回答2024-03-16 08:30
晏济元师生书画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幕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位于成都外北斧头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 金沙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三星堆遗址区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约40...
全文
建川博物馆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3-14 11:19
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全称为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 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5件...
全文
冀宝斋民间博物馆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5-30 20:30
背景很深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衡水市“十馆一中心一剧院”重点项目之一,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第三批“省级科普基地” 投资5400万元兴建。博物馆占地60亩 这些数...
全文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1个回答2024-03-23 19:26
我告诉你详细的路线。 不管在新校区还是在老校区,都要先到服装一厂(就是供电大楼站)下来,新校区坐108路,老校区坐K35路,都可以到服装一厂。 到供电大楼站下来后,原地转坐12路小公交,可以到,但不建...
全文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背景
1个回答2024-03-08 22:35
聊城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聊城与运河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聊城境内西侧穿过。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境内腹地,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为传...
全文
博物馆中的某些老场景都是怎么制作的啊?
1个回答2024-03-05 14:27
我来答了,我们博物馆的老场景就跟很多的博物馆一样大部分都是蜡像的,也有些硅胶的,不过都是在上海麦艺蜡像公司做的,反正都很逼真。
现有哪些展示人物的博物馆或纪念馆
1个回答2024-05-03 11:08
革命烈士纪念馆, 有名人物纪念馆, 突出贡献人物纪念馆, 等等,在全国个地都有。
博物馆与展览馆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5 22:15
博物馆里面摆的都是文物,展览馆里面就不一样,什么样的都有,五花八门的
绘本馆以后有发展前景吗?
1个回答2024-04-04 10:18
现在的中国家庭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国家对儿童教育也日渐重视,而绘本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儿童教育方式,像国王的礼物绘本馆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儿童教育品牌,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