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对神秘广远的天空有着什么样的“企图”呢?《月迹》

2024-01-19 02:40

1个回答

《月迹》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说说前人在观赏月亮的时候产生了怎样的遐想?

   示例引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由月亮的圆缺联想起人间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并由此产生了“此事古难全”的慨叹,昭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心胸开阔,旷达达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孩子们寻月的缘由和寻月的过程,初步把握课文的结构。

①学生轮读,掌握字词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觑(    )    争执(    )

② 本文写中秋之夜兄弟姐妹团聚,在祖母指引下共同赏月,作品基调温馨、融洽、积极、向上,下列诗句中哪一句的意境与它相似?(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③孩子们怎么想到寻月的?到哪些地方寻月的?结果如何?

 

④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盼月(  ~  )——寻月(  ~  )——议月(  ~  )

活动二:再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与下文的寻月有什么关联?关于月亮,他们有哪些“不满足”的?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他们“满足”什么了?

点拨: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2.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说了哪些话?与孩子们寻月有关系么?

 

3.通过寻月,孩子对月亮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4.“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这些话如何理解?这些认识可笑吗?

 

5.孩子们年幼,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你能帮他们把话说清楚吗?

 

6、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孩子们对神秘广远的天空,有着怎样的“企图”呢?

 

教师总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课文写月迹,实际上写的是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轨迹,即“心迹”。

活动三:三读课文,走出文本

教师导引: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1.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嫦娥为什么奔月?

 

2.你还知道人类对月亮有哪些探索活动?它们算不算寻月?

 

3.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诗文和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

 

4.以“我心中的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关问答
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本题出自图书《如果远方有奇迹》
1个回答2024-03-17 12:35
《如果远方有奇迹》的故事,发生在南方城市深圳。
企业个人事迹简介
1个回答2024-04-26 06:09
什么事迹呀, 写一份给多少钱呀
“企及”是什么意思?是“企图”吗?
4个回答2022-09-30 20:30
企及跟企图意思差很多的, 企及是:盼望达到,希望赶上 一般来讲,它不能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语自由搭配,而必须前面带上“不可/不能够/难以”或“可以/能够/可能”之类表示可能性的能愿动词,形成“不可/难...
全文
我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我想请问有那些企业想做校园版的广告?
1个回答2024-01-26 16:52
电子产品类啊,手机类哒,等等
目光长远的企业家事例
1个回答2024-04-10 08:29
阿里巴巴的马云、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元庆
网络推广真正的带给企业了什么?
1个回答2022-09-20 06:04
是财富 也是灾难啊
企鹅图片(要求真的企鹅哦)
1个回答2024-01-30 15:45
 此笑知森消升慧
企业人物事迹怎么写有深度?
1个回答2024-02-20 03:31
还是应该写感人的事迹比较好吧,多写一些平时小而突出的事迹,不要只写唱高调的套话。
广东中山市有什么古迹
1个回答2024-02-05 13:57
1: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中山詹园 3:阜峰文笔(烟墩山) 4:西山古寺(西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