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囫囵吞枣的出处

2024-01-24 03:08

1个回答

成语"囫囵吞枣"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化经典,《左传》。

《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其中记载了鲁国贵族子路的事迹。故事中,子路被鲁国君主委以重任,要求他阅读和领会《尚书》,这是一本包含了当时国家治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经书。然而,由于时间紧迫,子路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没有深入理解,就急于报告给国君。

在国君询问他对《尚书》的理解时,子路回答说:“我读《尚书》时,就像吞下了整个枣核,然后把枣皮吐了出来。”意思是他没有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只是表面上记住了一些词句。该成语原指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由于子路的行为被认为是草率和不够深思熟虑,后来人们就用"囫囵吞枣"来形容对知识或信息不加思考地接受和记忆,缺乏深入理解和消化的状态。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人对复杂问题的处理不够细致或匆忙应付的情况,强调了深入思考和理解的重要性。

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被广泛应用,用于表达思想、描述情景、增添语言的韵味和幽默感。学习和理解成语有助于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的运用,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积淀。

成语的特点

1、含义明确:每个成语都有其具体的含义和用法,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历史积累,成为汉语中的独特表达方式。

2、文化内涵:成语常常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社会风俗。

3、形象生动:成语往往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一些寓意、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来传达特定的意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形象化。

相关问答
囫囵吞枣囫囵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8-04 22:20
囫囵吞枣囫囵的意思是 整个儿,完整的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是成语,出自《答许顺之书》,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出处】宋...
全文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2-10 22:50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如果是知道底的人,仔细咀嚼再吞咽;如果是不知底的人,...
全文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31 19:05
囫囵吞枣的意思: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囵吞枣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23:46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
全文
孩子读书囫囵吞枣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20 12:40
孩子读书囫囵吞枣,作为家长的不妨观察一下孩子是不是做别的事情也爱着急。如果吃饭‘画画’等都是比较毛糙,那说明孩子是有点急性子。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这是学习必备的优秀品质。还有你可以试着让孩子...
全文
囫囵吞枣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18 17:03
  囫囵吞枣的故事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
全文
囫囵吞枣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7:35
囫囵吞枣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有一个傻瓜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
全文
囫囵吞枣
1个回答2024-01-23 17:56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后引用为成语,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理解事物时,不加以分析,模糊理解。 【词目】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全文
囫囵吞枣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1-24 14:43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
全文
囫囵吞枣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2 09:26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故事: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