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短篇小说创造

创造茅盾百科?
1个回答2024-02-27 02:21

《创造》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描写了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作者通过塑造君实这个人物,一个接受时代新思想,又受锢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妻子娴娴的觉醒,来反映社会思想变革的到来。

茅盾简介 茅盾个人简介
1个回答2024-05-14 22:54
1、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裂拿、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2、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枯运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3、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4、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肆败搭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与盾这个寓言故事里自相茅盾的话是?
1个回答2024-01-12 11:31
以彼之盾攻彼之矛
茅盾的短篇小说的书名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6-15 21:47
《宿莽》《野蔷薇》《春蚕》《秋收》《林家铺子》
矛盾的短篇小说《创造》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啊?哪位大神能给深刻的分析一下?
1个回答2024-03-12 06:25
想象的世界,想象的情感,想象的女人,需要创造。创造就是一条绝路!
让人看到的是冷静、客观。他没有让那纷繁复杂的文猜野盯化教育影响大家脊则美好的心境,它从从容容地走进一个殷实的小资之家中,通过塑造这么一个呼吸着时代新鲜空气而又受锢于封建传统意识形态的“半新不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妻子娴娴的穗和觉醒来反映。
茅盾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24 14:23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关于茅盾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17:13
【从中斡旋】:斡旋:扭转,调整,引申为调解矛盾和争端。在矛盾的双方之间周旋,从中调解争端。

【大处着眼】: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大相迳庭】: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翻脸不认人】:比喻不从长远考虑,稍有矛盾,立刻翻脸。

【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
茅盾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3-01-29 13:36
俺们浙江人。。。。
茅盾的 作品
1个回答2024-02-15 01:52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著名的应该是长篇
茅盾自传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2-15 06:36

人到了老年,自知来日无多,回忆过去,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此时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于是便有把有生以来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者写出来的意念。.
但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之非。我今年实足年龄八十四,如果十岁而知人事,则七十四年的所作所为,实多内疚。幼年禀承慈训,谨言慎行。青年时甫出学校,即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四年后主编并改革《小说月报》,可谓一帆风顺。我是有多方面的嗜好的。在学术上也曾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也曾学作诗填词。中年稍经忧患,虽有抱负,早成泡影。不得已而舞文弄墨,当年又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情势,其不足观,自不待言。然而尚欲写回忆录,一因幼年禀承慈训而养成之谨言慎行,至今未敢怠忽。二则我之一生,虽不足法,尚可为戒。此在读者自己领会,不待繁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