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源的故事

2024-01-25 09:36

魏源的故事,加急!谁知道的要快呀,星期一要急用
1个回答
东台自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县起至宣统三年(1911年)废除帝制的143年中,共有知县93人,其中大多数是昏庸颟顸、贪赃枉法, 遭到人民唾弃的贪官;也有少数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的循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东台知县魏源,就是一个廉政爱民的贤明知县。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进步思想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魏源中三甲第93名进士,秋天,任扬州府东台县知县。任期虽不到一年,却留下不少政绩,得到当时东台人民的称颂与后世的景仰。

魏源到任后,看到东台水患严重,亲自巡视勘察主要河道,分别轻重缓急,疏浚入海水道。他看到与蚌蜒河相通的斜丰港,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他就利用冬闲时间,征集民工修浚。魏源亲临现场指挥,关心民工生活,纪律严明,分工合理,民工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完成疏浚任务。第二年夏季大水,上游来洪,经斜丰港渲泄入海,免除了水患,东台人民无不称颂。

魏源很爱惜人才。他在政事之余,遍访县内有真才实学的人,向国家推荐。时堰镇人冯道立,对天文、历法、算学、医学都有研究,特别在水利方面,造诣很深,著作较多。魏源闻其名,亲自访问冯道立,对东台的水利建设,多有咨询。冯道立认为东台水利建设,必须巩固堤防,疏浚入海水道,“尾闾既泄,腹胀自消,下游多一份去路,上游即少一份狂澜,其裨益不仅在东台一县也”。魏源对冯道立的治水理论,大加赞赏,于是写了一副对联赠给冯道立:

绘郏 之图一卷中已饥已溺

熏阳城之化数千家毋讼毋

魏源觉得这样的人才,不向上司推荐,是地方官的失职行为,于是,他在谒见两江总督陆建瀛时,极力称赞冯道立。陆建瀛即推荐冯道立参加制科,举贤良方正,授承德郎。后来冯道立不负魏源之望,多次参加苏北水利工程建设,贡献甚大。

清代的漕务,弊端重重,除了“浮收勒折”之外,还有“将值交卸,截串先征”的陋规。有的知县在离任前,预先征收,中饱私囊,将一笔糊涂账,留给后任。魏源在接任后,就遇到这种棘手的事。前任知县预征漕银四千两,接任后,欠款悬宕无着,上级追征时,魏源宁可自己筹借赔垫,而没有将这一额外负担,转嫁给百姓。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夏天,魏源的母亲因病去世,按清例父母丧必须去官守制。这时,他窘迫得连装运母亲棺柩回乡安葬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向亲友借债。魏源在这一年八月致友人春蕴之(林翼)信中说:“弟东台半载,只因漕务受前任之累,赔垫四千金......其尤急者,举家数十口指日悬磬,而先榇至今滞留东台,未能奉移,其窘为生平所未尝。”他的穷困拮据之情,可想而之。他清廉爱民的品质,堪为后世之楷模。

魏源由于亲友的帮助,最终才将母亲棺柩运回。在离开东台的时候,台城人民深为这位贤明的县令离任而感到怅然,万人空巷,挥泪相送,攀辕卧辙,途之为塞,殷切地期望他再知东台,此情此景,实在是令人感动。
相关问答
关于魏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22:32
东台自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县起至宣统三年(1911年)废除帝制的143年中,共有知县93人,其中大多数是昏庸颟顸、贪赃枉法, 遭到人民唾弃的贪官;也有少数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的循...
全文
魏源写的什么书
1个回答2022-12-22 13:05
《海国图志》
魏源写过什么书呢?
1个回答2022-05-13 11:15
《海国图志》
魏源是古代的哪个大人物?
1个回答2024-04-01 10:07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天,魏源的母亲陈太夫人因病去世。按清例,父母丧必须去官守制。这时,他贫困交加,连装运棺柩回去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向亲友借债度日。这一年八月,他在致友人胡蕴之(林...
全文
魏源简介,魏源简介
1个回答2024-01-03 19:57
   魏源   (1794~1857)晚清思想家。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县隆回人。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贯。嘉庆十九年(1814)以拔贡入京就读太学,治汉学、宋学及《公...
全文
魏姓起源
1个回答2024-02-12 02:00
以国名为姓,源于姬姓。据《史记》载: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是“周初四圣”。战国初期,魏氏联合赵、韩两家功灭其他家族,瓜分晋国,建立魏、赵、韩三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魏氏便奉毕万为魏姓始祖。
魏源编的什么书
1个回答2024-02-24 00:08
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魏源的人物轶事
1个回答2024-03-04 19:05
嘉庆十二年,少年魏源离开了苦读多年的家塾,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邵阳县城爱莲书院求学。 相传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即在此种莲,他的传世名篇《爱莲说》就在此完成。其中名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即为爱...
全文
魏氏的起源
1个回答2024-03-18 13:39
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有出自姬姓、芈姓等多种说法。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
全文
姓魏的起源。
1个回答2024-03-24 22:41
源流一: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终发展为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后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已有4000年历史。   源流二: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