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食象的民间传说

2024-01-26 15:00

1个回答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长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上、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相关问答
巴蛇食象的民间传说?
1个回答2024-01-22 07:11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
全文
蛇吞象的成语 蛇吞象打一成语 一条蛇吞象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1-19 03:39
蛇欲吞象 [ shé yù tūn xiàng ]  蛇想吞下大象。 比喻贪欲极大。 出 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全文
民国时期饮食文化介绍 民国时期的主食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0 04:21
民国时期的时尚生活从服饰、发饰、洋车、洋房等从一个封建时代解放出来,西洋文化传入中国所形成的开放、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今天的时尚生活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本书从衣食住行等生活面貌上,表现民国时尚风格...
全文
蛇做的美食
1个回答2024-03-16 11:35
用料 主料 蛇肉1000克 辅料 五花肉 500克 调料 色拉油 50克 味精 10克 姜 300克 香油 5克 豆瓣酱 10克 红椒 500克 辣酱 ...
全文
蛇吃食物时的样子和动作
1个回答2024-01-24 15:59
蛇的下颌骨左右两半并未愈合,而是靠勒带松弛地连在一起 ;颚骨、翼状骨、方骨和鳞骨彼此形成能动的关节,因此,口可以开的很大,达130"角 ,能吞食比它的头大好几倍的食物。 蛇能吃牛,绝非奇谈。南美洲有...
全文
联系白蛇传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1-20 21:26
中国民间故事的特征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它内容上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问故事常有神话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全文
民间关于蛇变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3:51
据说灶余姿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水路两栖动物。它毁薯的躯干像蛇,足像蜥蜴,头像马(龙马精神来源于此)。他既不是蛇变的,也没有实际的物体佐证隐绝,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思维展现。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的白蛇传
1个回答2024-01-24 08:11
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冯梦龙《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篇的《白蛇传》。由“许仙与白娘子游湖借伞”、“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
全文
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白蛇传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13:33
喜欢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原因是因为《白蛇传》歌颂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真心实意的感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