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事例 好的话加分!

2024-01-29 20:43

1。好高骛远的事例2。失败后靠暗中努力东山再起的事例(各方面的,比如古代的,或者现代商业界等等都行)3。总是怀念过去拥有的而现在没有的因而消沉下去的人的事例
1个回答
李开复:自信是一种感觉

李开复,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自信是快乐的源泉

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总是1:1的关系。



许多人屡屡在学业和事业上遭遇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其实,即便在这些经常灰心丧气的人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远远超出常人想像的潜能——只不过,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罢了。



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水平地发挥和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物理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我们就好像故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潜能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光线折射原理“缩小”了;反之,如果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像的成功——这种效应就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一样。



在比尔面前发言



我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比尔·盖茨面前就总是不敢讲话,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说错话。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别的公司,员工的智商是相加的关系。但当我们整天陷在改组‘斗争’里的时候,我们员工的智商其实是相减的关系……”



我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量这么说。”结果,比尔·盖茨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这次的改组方案,并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我的话,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斗争”里,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从此,我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这件事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能”这句话。



赞美自己,从潜意识做起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不可能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只能靠“学习”来提升自信。具体的做法是:



用具体的事例反复“训练”你的大脑,经过潜意识的每一次思维,告诉自己你是值得信任的,你应当为自己自豪,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啦啦队。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每一次表现出色时,别忘了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每晚入睡前,不妨想一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得到了好成绩吗?帮助了别人吗?有什么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吗?有谁夸奖了自己吗?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或几件成功的事情,像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些“小成功”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除了在心里夸奖自己以外,也要尝试让自己的言语充满自信,因为你讲的每一个字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潜意识。如果一个人的每句话都带着消极、失望的情绪,那么他肯定会越来越自卑。改变说话的习惯可以帮助你获取足够的自信。因此,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说“我做不到某件事”,而要说:



*到现在为止,我尚未做到这件事;



*我只要……,就能做到这件事;



*为了做到这件事,我要努力做好……



有一位同学问我:“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我想做一个更有自信、更有想法的人,但是,我周围的人让我越来越自卑。”



我是这么回答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说过:‘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用言行增强自信



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年轻人要勇于表达自己,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增强自信心。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这四种训练方法:



首先,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能因为在乎别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



第二,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与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第三,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不断加强的。只有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出来,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才能从这种影响力中获取足够的自信。



第四,在表现自我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一个有自信的人和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说起话来是大不一样的,明眼人只要两秒钟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一个有自信的人总会在表达和沟通时注意以下几点:



*多用有魄力的语词,如“我”、“我认为“、“我希望”、“我要求”、“我决定”等等;



*讲话清晰,声音中气十足,善于用语调、音量、停顿来强调话语里的重点信息;



*主动和对方目光接触,向对方传达“我对自己充满自信”的讯息;



*坚持真理,不随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表述时不让他人随意打断,也不默许他人不理会自己的意见;



*对听众足够尊重,不担心听众不尊重自己;



*拒绝沉默,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表达和沟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必要的演练等等;



制定目标,由自觉达到自信



在我收到的学生来信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提出以下类似的问题:



“我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借我100万元,用来创业吗?”



“我虽然高考失利,没考上大学,但我的目标锁定了清华大学,明年重考一定要考上。”



我觉得,这些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他们的自信也不太切合实际。也许,这种浮躁的心态与中国普遍存在的一元化成功的思维有关。



许多时候,失望的最大原因就是期望太高。因此,无论制定的是哪一类的目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发。



自觉的人不但能公正地评价自己,还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提供批评和反馈意见。他们明白,虽然自己具备了自觉的能力,但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很重要。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所以,会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斟酌使用别人的反馈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一般说来,获得坦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回馈)不容易。所以,最好能有一些坦诚的知心朋友,他们愿意在私下里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不能对负面的反馈有任何不满,否则以后就听不到真心话了。除了私下的反馈外,在美国的公司里,还流行一种“360度”的意见调查,即对员工的上司、下属同时做多方面的调查。因为这种调查是匿名的,所以往往能获得真实的意见。如果很多人都说你在某一方面仍需改进,你就需要认真对待了,显然这种说法要比你自己或老板的看法更客观。



2004年杀害同学的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就会发现自己错怪同学,也许就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就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结交真



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



扬长比补短更重要



当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做了最终决定之后,即便有人反对,你也不必在意——你就是你自己,你的自信可以帮助你发挥优势,释放潜能。



培养自信的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掘自身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弥补自身的劣势更重要。许多年轻人缺乏自信的原因是,以往的教育总强调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更喜欢批评而不是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学生逐渐相信了家长和老师在批评自己时使用的说法,并慢慢认为自己脑筋迟钝、无可救药,自信因此而从成千上万名资质甚佳的学生身边悄悄溜走了。所以,中国的青年一代更需要在自信的指引下,仔细而全面地寻找自身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



所谓“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到足够好而不是放弃努力;“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让自己有最大的机会取得最优秀的结果,从而培养自信、走向成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自信,豪迈且气势磅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一种自信,果敢而执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自信,淡泊而从容。

有同学说,伟人当然自信,我差距太大,已无可逆转,无可挽回,不如得过且过,何必自信。其实,自信并不是伟人的专利,倒是快乐的源泉,成功的支柱!

曾经有一个悲观的青年欲了结一生,在海边徘徊,长吁短叹。有一老者注意到了,便上前询问。“你为什么不开心呢,年轻人?”“我现在一无所有,一无所长,不断失败,我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不如一死了之。”“你其实很富有,年轻人。”“是吗?”年轻人一脸狐疑。“给你十万元,买你一只眼睛好吗?”“那可不行?”年轻人想都没想。“八万元,买一只胳膊?”“不行。”“那就买一只手,或三个手指头?”“也不行。”老者哈哈大笑:“年轻人,你现在知道你多么富有吧。”“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自信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还有一位青年因为没有鞋穿而沮丧,直到他看到有一位失去了双脚却仍然十分快乐的人之后。那人告诉他,如果你失去了前进的风帆,你还有奋斗的双浆;脚虽然失去了,但自信的翅膀却更加强劲有力。

是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海伦.凯特又聋又盲,但她通过触觉感知的世界同样丰富多彩。是自信给了她光明,使他的内心阳光灿烂。同时,她的自信又驱散了多少人心头自卑沮丧的阴霾。

自信很难吗?不难,鲁迅说,只要做起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人生路上,难免坎坷险阻急流险滩。如果困难是一座山,你躺在山下哀号,那么山高不可攀,因为你仰视它。无须顾盼,只要踏踏实实地登山。一路上,有流泉飞瀑、虫鸣鸟唱为你伴奏;有翠树红花、紫岚白云与你同行。人生如斯,不亦快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该是何等的自信豪迈!面对山路蜿蜒,崎岖跌宕,又有何惧?路是人走出来的,踏平坎坷成大道,人生会有几条越不过的沟坎几道爬不上的坡?
相关问答
读名人读书事例的感想我要的是读书的名人事例的感想.很着急用,(事例+感想)
1个回答2024-03-17 06:06
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苏秦刺股苦读书》.内容是:“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中脍炙人口的语句,说的是古人对付打瞌睡的办法.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 .他早年十分好学,...
全文
比和比例之间有什么关系?举例,最好事用例题说明
1个回答2024-05-27 01:27
2:1=2:1 1/2=1/2 所以X:Y=Z:V时 那么Y/X=Z/V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生活中的比有哪些例子)
1个回答2024-03-15 02:03
1、生活中比的应用例子。 2、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生活中常见的比的例子。 4、生活中比的例子的意思。 1.生活中比的例子:混凝土中沙石和水的比是2比1。 2...
全文
快乐与我同学作文事例两个事例
1个回答2024-03-05 11:44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
全文
与名人读书的事例形成对比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28 18:02
  名人读书成功的例子1: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
全文
正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9 01:42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2、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成正比例。4、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5、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6、时间一定,路程和速...
全文
正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4 06:04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比值4)。 同圆的周长与直径 (比值π)。 购买的总价与购买的数量(比值 单价)。 路程的例子: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都是...
全文
正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2 10:14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成正比例。 4、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5、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
全文
生活中关于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17 13:43
做米饭时,水和米的比例
空想的例子 空想的名人例子
1个回答2024-03-22 12:25
1,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2,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