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有哪些

2024-01-31 07:17

1个回答

一、禅宗公案:一指禅



金华俱胝禅师的道场里,有一天,时近黄昏,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一位名叫实际的比丘尼来到庵里,她不经通报,也不脱笠,迳自进入禅堂,持着锡杖,绕俱胝禅师禅座三匝,道:“你说得有道理,我就脱下斗笠。”

她一连问了三次,俱胝禅师一时不知所以,连一句话也答不出。实际比丘尼生了气,便拂袖欲去,俱胝禅师只觉惭愧,就礼貌地说道:“天色已暗,且留一宿吧!”

实际比丘尼停下脚步道:“你说得有理,我就留下来。”

俱胝禅师仍不知该如何回答,才是说得有理。

后来,天龙禅师光临到此,俱胝禅师就把实际比丘尼问话的经过来请示天龙禅师。天龙禅师竖起了一根指头开示他,俱胝当下大悟。

从此以后,俱胝禅师凡是遇到有人请示佛法禅道,他便竖起一根指头,学者都能因此有所契悟,因此“俱胝一指”,相当有名。

在俱胝禅师座下,有个沙弥也学老师的样子,凡是求道者,只要俱胝禅师不在,也不管人家问他的是什么,他也学着师父竖起一根指头。有一天,俱胝就将沙弥叫到法堂,问道:“你也懂得佛法?”

沙弥道:“懂得!”

俱胝禅师道:“如何是佛?”

沙弥很自然的又竖起一根指头,俱胝禅师便拿起剪刀将沙弥的手指剪断,沙弥痛得大声怪叫,俱胝禅师就喝道:“你再说明一下,如何是佛?”

沙弥自然地想再举起一指,猛然不见指头,当下大悟。

“你说得有道理,我就脱下笠帽”,其实,真理并非可说,若有言语,皆非真理。俱胝的无言,不是不说,只是想说而不知如何说。一有思想分别,则离禅更远。当然能够对机一说,相似一说,或能沟通彼此。即天龙禅师竖出一指,俱胝禅师方知真理是一,此外无二亦无三。从此以一指传授学人。沙弥依样葫芦,妄竖一指,使禅落于无知的形相,而俱胝禅师的一剪,剪断他的形相,有形到无形,从有相到无相,以此会归于禅心,因此沙弥也能契入了。

二、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还是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啊!”高僧又离开了。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高僧笑道:“你还知道值不值得,看来心中还有气根。”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道:“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我们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样,转瞬间就和泥土化为一体,光阴如此短暂,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保不齐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的活着。

相关问答
禅宗公案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7 03:54
你应该去买一本关于禅宗公案的书,里面关于禅宗公案故事很多。我这里讲一个公案故事,比如二祖慧可断臂后疼痛难忍,对达摩说:弟子心不安,恳请大师为我安心。达摩说:把你的心拿来,我为你安。慧可说:我找不...
全文
请给我一些经典的禅宗公案
1个回答2022-10-22 23:40
楼主、、你好
谁有白话文的禅宗公案?
1个回答2023-08-12 19:32
到不了北京城,
求禅宗公案全集。
1个回答2022-09-26 07:45
都看完了你会疯掉的
求两首禅宗故事或公案及其禅旨
1个回答2024-03-18 00:25
1、云在青天水在瓶《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
全文
求两首禅宗故事或公案及其禅旨
1个回答2024-03-05 11:19
神光大师(二祖慧可大师)被梦魇所扰,初见达摩大师,请大师为其安心。达摩大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神光大师遍寻身体内外,找不到这颗不安的心,便对达摩大师说:我发现我这颗心,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
全文
野狐禅的禅宗公案
1个回答2024-03-15 08:27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全文
禅宗公案
5个回答2022-03-14 03:55
答案只有一个,回答方式不同。 很多回答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影射答案。
禅宗公案
2个回答2022-04-11 18:25
两头泥牛斗入海。禅宗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切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非要用语言解释,又落入言语中了。那就不是禅了。
禅宗公案
5个回答2022-06-01 05:51
我便回:"僧多粥少,上座饭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