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相处

2024-02-01 21:01

1个回答

父母和孩子相处方式

  父母和孩子相处方式,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孩子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底线,这是不容他人触碰的。当家长们常常忽略了孩子也是有底线的,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相处呢,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相处1

   一、如何与孩子相处

   1、某些丢人的毛病

  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2、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3、身体缺陷

  一些诸如矮小、过胖、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4、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5、“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6、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二、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1、对子女的期望要切合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孩子成才的美好愿望,但教育子女时必须要有理性的态度,要从子女的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成绩,不要一味紧盯著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这会使子女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造成了极大影响。

   2、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要做好足够的认识好准备,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及时进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不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干涉过多,经常想控制自己,因此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3、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给孩子过分的爱,孩子本身也不愿意接受。调查中有的学生谈到父母过分的爱使他们感到于心不安,而且也使他们渐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安于接受父母的安排。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够使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4、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子女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就不要对子女过分干涉,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要让子女大胆地去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经验,逐渐走向成功的人生。

  了解了这些孩子们的底线之后,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些底线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雷区,最好不要去触碰。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不去触碰孩子的这些底线也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一种体现。如果家长经常去触碰这些雷区,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与孩子关系的紧张。

  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相处2

   1、关注孩子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孩子,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孩子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孩子的看法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孩子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孩子的看法,并与孩子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若这时父母应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

   4、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5、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如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父母冷暴力的危害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再打骂孩子,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却有一部分家长将打骂转移为隔离、反思、轻视、冷淡。这种冷暴力正在深深的伤害孩子。

   1、冷暴力会疏远亲子之间的距离。

  妈妈试图用恐惧去威慑孩子,这种“冷暴力”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更大,这使得妈妈与孩子的.情感修复需要很长时间。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中很容易缺失安全感,亲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疏远。

   2、冷暴力会让孩子感到缺爱。

  因为工作太忙或工作上的不顺利,有些家长下班回家后对孩子不闻不问,无视孩子的问候和有意的亲近,对孩子疏于关心、态度冷淡。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爱自己,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3、冷暴力会造成孩子心理疾病。

  父母长期的冷暴力使孩子的心理在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研究表明: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在心灵深层会被植入“我不好,我不值得被爱”等信念,成年之后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到自暴自弃的泥潭中。

   4、冷暴力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长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出现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判定为准,不给孩子任何辩解的机会。成年后,轻则失去活力,沉默寡言,重则抑郁不堪,自杀自残。

   溺爱所造成的后果

   1、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照顾者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相关问答
父母是不理解孩子,还是孩子不理解父母?说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1个回答2024-01-29 20:45
不明事理时觉得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对父母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就反感,但自己长大了,独立了(不一定非得结婚、生子),就会觉得是自己愧对父母,很后悔以前的所做所为。我最想对我妈说一声“对不起”,然后好好弥补自己...
全文
父母呼 父母命 父母教 父母责
1个回答2024-05-12 12:42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应顺承
强大的父母.几个关于父母与孩子的笑话,他们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02 00:48
女儿给妈妈说:“母亲节快乐。” 妈妈说:“你快乐我才会快乐。” 女儿说:“那如果我不快乐呢?” 妈妈停顿了下,说:“那请你不要影响我过节!”
以孩子做了什么事让父母感动的作文,父母写的
1个回答2024-01-24 01:51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您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无论在我犯错还是遇到困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您总对我无微不至,悉心地教导我,使我在一次次失败中茁壮成长,也同时有一种爱在鼓舞我前进。   当我...
全文
父母说的话我们做孩子的一定要听吗?父母为什么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呢?
1个回答2024-02-10 20:44
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所谓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有是自己认为父母的想法有错的时候要大胆的讲出来不要埋在心里不说出来那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依赖父母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从而使自己无论做什么事到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所以自...
全文
从不理解父母到理解父母的爱
1个回答2024-02-20 04:05
母爱开头:母爱像参天大树,为我遮荫挡凉;母爱像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母爱像一只小舟,送我到成功的彼岸。 结尾:母爱如伞,那密密织着的经纬网,是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母爱是那古老的伞柄,举起一...
全文
不理解父母体会到父母的爱作文
1个回答2024-03-15 06:26
我爱父母 “我爱父母”这四个字,听着看着都很普通,但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里面却蕴含着非常浓厚的爱。 上幼儿园的时候,和我同班的小朋友上课活动都显得非常胆大,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我的胆子却非常的小,...
全文
一父不一母,一母不一父啥意思?
4个回答2023-01-26 12:37
一父亲一母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父亲,但是呢,有可能是两个以上的母亲。反之呢?就是说是一个母亲,但是呢,不一定是同一个父亲。
要求曾经不理解父母时经过一些事而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作文
1个回答2024-01-23 00:28
母爱 “天上太阳,人间母爱”. 人一出生所能体验到的第一份情感,就是母爱,尽管那时我们没有记忆,但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恋.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
全文
到底是父母更爱孩子,还是孩子更爱父母?
1个回答2024-01-20 20:33
你好。我觉得应该是父母更爱孩子。 孩子是更爱父母的 总有人说你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不会让你走弯路,也不会让你吃亏。但是长大以后发现,其实孩子比他们的爸爸妈妈爱他们,更爱他们...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