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案

2024-02-04 16:06

1个回答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社会调查,搜集民间类似“刷子李”和“泥人张”之类的奇人趣事。

2.自主学习质疑提问明确探究学习问题;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异同;学习用津味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风格。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比较作者描写两位奇人时采用的不同写作手法;品味本文语言上的何独到之处是本课的两个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提问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明代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一枚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妙!奇绝!《口技》中口技艺人逼真的火景表演,能使在座的宾客“奋袖出臂,两股战张,几欲先走。”奇妙!奇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张”。

2.质疑提问。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问题一、“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何处?

问题二、“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奇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问题三、在写两位奇人时,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问题四、品味本文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文章

1.分组探究,比较奇人。

(1)“刷子李”奇在:着装奇--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对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手艺奇--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云云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总结:“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

“泥人张”奇在:手艺奇--台下看戏,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来的泥人和台上的人一模一样。出招奇--鞋泥捏头像;贱卖海张五。

总结: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2)请同学们比较两位俗世奇人,他们的奇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艺高人胆大。刷子李为自己设立了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在奇中显绝;泥人张在静默中用智慧、胆量和技艺挣得自己的尊严。他们最大的相同点都是有高超的技艺,身怀绝技。不同点:刷子李以技服人,“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泥人张以智取胜。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2.比较写法:作者在塑造两位奇人形象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写刷子李时采用层层渲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正面描写泥人张的着装、规矩以先声夺人的方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闯荡天津码头的奇人形象。后更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作者写泥人张时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刻画人物: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两个悬念,两场较量,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更突出了泥人张的智慧。

3.总结分析,体会感情。

刷子李、泥人张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对这两位奇人,在文中作者写道:“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文中的这几句话从两个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态度:一、手艺人必须有本领;二、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三、朗读文章,品析语言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你从以下几句话中任选一句话,仔细朗读品析,不妨试着用津味来品读一下,揣摩这些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韵味。

教师展示以下语句: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选句子,朗读品析。然后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自己挑选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讨论后明确: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朗读指导: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应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而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该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另外,还不妨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语言含义分析: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高下,一组对比就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他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在品析语言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思考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①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②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

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看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哪是刷墙,简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风采。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纸上。

又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③此外,全文语句短小精粹,活泼幽默,又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四、课外拓展,社会调查

近年来,作者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

请同学们在课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搜集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并做好记录工作。然后以“拯救民间文化遗产”为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板书设计

俗世奇人

冯骥才

技奇: 艺高人胆大 智高赢尊严

写奇: 侧面描写 设置悬念
相关问答
俗世婚姻文案?
1个回答2024-01-23 00:04
一、结婚就是这样,找对了人,一辈子浪漫变老;找错了人,一辈子华山论剑! 二、男人结婚为了传宗接代,女人结婚为了什么?是一日三餐围着锅台转,还是缺钱缺爱缺自由,婚字拆开就是女人昏了头。 三...
全文
教案 关于过年讲一个习俗
1个回答2024-02-07 05:57
活动设计背景 快来到春节了,小朋友们天天盼着过年,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一个快乐的新年礼物,特别按排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知识与情感:了解春节习俗,知道春节是我国特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之一。 教程与方...
全文
浪漫而不俗的高级文案
1个回答2024-02-24 20:28
浪漫而不俗得语句:
简单的俗语谜语大全及答案
1个回答2024-02-12 00:38
  俗语谜语是指猜俗语常用口塌兄语的谜语,谜底是俗语的谜语,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简单俗语谜语大全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的简单俗语谜语大全及答案   思路...
全文
人文民俗文案?
1个回答2024-05-02 02:47
六.节目宗旨:平行视角,表现生活。尽享娱乐风暴,体现文化内涵。 七.节目宣传语:聚在一起,开心旅游,魅力分光就在脚下~
甜而不俗的浪漫表白文案
1个回答2024-01-18 11:02
习俗爱好档案是什么?
5个回答2023-01-11 04:03
习俗爱好档案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会把当地的人所有的爱好弄成一个册子,然后编到当地的习俗里边。
那些文艺且不烂俗的文案
1个回答2024-02-03 19:21
文艺且不烂俗的美丽:
有哪些小众不俗气文案适合母亲节?
1个回答2024-01-28 01:09
1、我用一生跟你告别,你却用一生跟我说路上小心。 2、走了那么远路,发现家才是最温暖的。见了那么多人,发现母亲的笑容才是最美丽的。 3、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而不自知,只有到最后离别的那一刻...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