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什么意思

2024-02-07 00:29

三寸之舌什么意思... 三寸之舌什么意思 展开
1个回答

意思: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平原君说,本人手下智囊人士上千,少也有几百,都不如老毛。结论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给予高度评价,立马提拔毛遂为一级智囊人物。

三寸舌词语来源:

春秋时期,有一天,老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处世经验。时年已老的老子(李耳)张开嘴巴,露出舌头问:你看我的舌头在么?学生答:在。他又问:牙齿在么?

学生答:没啦。他又问:什么原因?学生答不出。老子接着说:牙,硬,性刚,只会咬,掉得快;舌,软,性柔,可卷曲会翻动,不会掉。学生终于明白:舌头真厉害!

又传,孔子的学生子路说:“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用石端。”号召用舌头杀人才是高水平,用笔杆子杀人是中水平,没有水平的只有用力气搬石头砸。这个“三端”论,后人又演化成“文人的笔端,武士的锋(刀)端,辩士的舌端。”

相关问答
成语三寸之舌?
1个回答2024-02-12 17:31
三寸之舌,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cùn zhī shé,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全文
什么动物三寸舌
1个回答2024-02-17 00:12
人。指能言善辩的口才。也说三寸舌。 只有人,才有三寸不烂之舌。 出处:三寸不烂之舌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8 02:25
三寸不烂之舌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1]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15 03:49
三寸不烂之舌 拼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解释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出自: 毛遂自荐 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平原君说,本人...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19:45
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凭自己的勇敢和辨才说服楚王,拯救了赵国.平原君从此刮目相看:"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故事出自《史记》.后来人们便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极善言辞,口才出众.
三寸之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2-19 17:08
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ān cùn zhī shé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 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
全文
三寸之舌
1个回答2023-10-06 17:35
sāncùnzhīshé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3 12:02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军了部队把赵国都城邯郸层层包围了起来,当时的形势对赵国来说显得十分不利。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带着他的二十位门客急匆匆地赶到了楚国,希望楚国能够...
全文
你知道“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1个回答2024-02-09 12:18
鸠摩罗什是十六国时期三大僧人和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他 翻译经典严肃认真,他说:“所译经典,要是没有违背原意的地 方,死后焚身,舌不烂”。公元409年8月12日,鸠摩罗什死于 长安,死前留下遗嘱:将...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7 00:22
成语“三寸不烂之并扮舌”的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激蔽余,归至于赵...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