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早的作者

2024-02-07 07:41

如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那梁山伯与祝英台又是谁呢,我说的书的原版,不是音乐,是书,想4大名著那样,最早是起与谁的笔下写出来的,然后被人们流传下来的
1个回答
  在讲唱梁祝传说的民间叙事诗歌或民间曲艺中,常常将梁祝的老师确定为孔子,将他们二人的求学之处确定为山东济宁的尼山。

  首先,有关梁祝传说的民间叙事诗中时常讲梁祝是跟随孔子学习,孔子是他们的老师。明末刻印的《判哗结义兄弟攻书传》中有唱词云:“鲁国至圣来出游,礼义文章训万民,教养三千徒弟子,更兼七十二贤人。……人家若有男和女,尽来投师读书文。”此处讲梁祝跟随有三千弟子,贤徒七十二的鲁国至圣读书,这位鲁国至圣应该是孔夫子无疑了。清代刻印的民间叙事诗《梁山伯重整姻缘传》中有这样一些唱词:“不说英台绣房事,先讲孔子设学堂、英台便对爹娘道,奴今要去读文章”;“孔圣见她来路远,连忙安顿在书房;夫子看见英台相,此人不是少年郎。眉目面貌如女子,声音言语似娇娘;孔子心中不说出,尽心指教读书文”。此处明确指出祝英台是到孔子开设的学堂里读书,并说孔子虽看破了祝是女性,仍对她尽心指教。民国时期刻印的民间叙事诗《梁祝生还结夫妻》中云:“闻说杭州孔仲尼,诗书文字无人比;儿今要卜拜为师,未知双亲如何意?”这里是说梁山伯要去杭州拜孔仲尼为师。唱词又云:“女儿生性好读书,但恨咱家无名师。听说杭州孔仲尼,博文多能好文字;而今专意要求师,未知双亲啥主意。”这里讲祝英台向父母禀明自己立志要去杭州随孔仲尼读书。孔子字仲尼,我以为此处所谓博文多饥隐能孔仲尼,大概就是说的孔子,唱本中是说孔子周游到了杭州,梁祝闻讯要去随孔子读书。《彝族传统故事歌》中也唱道:“英台近前问爹娘:‘杭州有个好书堂,孔子先生教文字,我今要去读文章’”可见在少数民族民间也流传着梁祝受教于孔子之说。

  不仅在民间叙事诗中讲梁祝是跟随孔子读书的,在民间曲艺当中也常有这样的说法。清代抄本《双仙宝卷》中有道白云:“周朝末,山东兖州府曲阜县降一圣人。生在石屋,临盆之时,红光满大,氤氲遍地;后来长大,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道,天下闻名,称为孔夫子。天下之人,望风学礼,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有一位绍兴府堵暨县人氏,姓梁名山伯。父母同庚,五十单牛子,年方十七岁,家财富足,闻说山东孔夫子周游列国到杭州,要去拜投读书。”这里明明白白地讲梁山伯要到杭州做孔子的门徒。清代民间抄本弹词《新编金蝴蝶传》中有唱词云:“闻说周游列国孔夫子,训学杭州开馆门。他是名师人敬仰,奴欲前行去读文。”讲祝英台听说孔子在杭州开馆讲学,要上随具读书,清代弹词抄本《新编东周大双蝴蝶》中有道白讲:“员外道:‘儿啊,若说路脉生疏,为父的指引你去路。岂不闻鲁国名贤孔仲尼,有吞吐天地之才,现为鲁国司寇,受业门人,纷纷不一,孩儿此上,亦可容身……”这里是讲梁山伯之父令梁去鲁国随孔子读书;弹词中义讲:“英台道:‘女儿告禀爹爹、母亲,儿闻鲁国孔仲尼,乃天下奇才。女儿欲扮男装,到彼游学。万望爹爹、母亲放奴前去。”此处是说祝英台向父母提出随孔子求学的请求。

  综上所述掘肢行,在许多民间叙事诗或民间曲艺作品中都讲梁祝拜师孔子,是孔圣人的学生。除此之外,在民间叙事诗、民间曲艺及民间小戏中还常有梁祝读书在尼山的说法,尼山在山东曲阜,是孔子出生地,孔广之后有许多儒家学者在此开馆授徒,至今尚有占建筑尼山书院供人参观游览。梁祝读书在尼山的说法,是梁祝故事与孔子又一种联系。

  流传于四川、辽宁一带的民间叙事诗《柳荫记》讲梁祝在尼山随孔夫子读书,其中有唱词云:“闻听尼山孔夫子,三千徒众读文章,因此装着男儿样,定要辞别二爹娘。”讲祝英台女扮男装,辞别爹娘,要去尼山拜师孔子。民间曲艺和戏剧中也常见梁祝尼山读书的说法。河北油印资料本记录的《化蝶英台调》中讲:“英台女化男,攻书在尼山。”客家人的竹板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也讲梁祝两人“来到尼山入学堂。”鼓词《柳荫记》中讲:“二人行程来得快,到了尼山入学堂。一拜先生孔夫子,二拜窗友共学堂。二人尼山上了学,日同桌案夜同床,三餐茶饭同桌饮,笔同墨砚纸同箱……”川剧《英台骂媒》中也讲梁祝两人:“尼山攻书三载上,日同笔砚晚同床。”

  总之,在说唱梁祝传说的口承叙事作品中人们常常将梁祝说成是孔子的学生,将梁祝读书处定在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据统计,《梁祝文化大观?故事歌谣卷》收入民间叙事歌(包括少数民族叙事歌)三十八则,其中三则云梁祝拜师孔子,四则讲梁祝去尼山读书;《梁祝文化大观?曲艺小说卷》收入曲艺作品二十五篇,其中有三篇云梁祝拜师孔子,三篇云梁祝去尼山读书;《梁祝文化大观?戏剧影视卷》收入地方戏剧四十八种,云梁祝去尼山渎书的有两种,同时需要交代的是《梁祝文化大观》中收入的这些作品有相当一些是没有交代梁祝去何处读书或跟谁读书的。

  我以为说唱梁祝传说的歌谣、曲艺之所以讲梁祝随孔子读书,或云梁祝在尼山读书,其原因可能与梁祝传说源地有关。就传说学的角度讲,传说一般是与流传地民众身边的或附近的地理人物发生联系,梁祝口承叙事作品中常说梁祝是孔子门徒,两人是在尼山读书,就此来看,以上说法可能与梁祝故事最早发生于山东济宁一带有关(包括曲阜在内)。孔子是山东济宁人,出生于尼山,当地的人们出于乡土意识,一直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居,他们将梁祝传说附会于孔子或尼山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至于在全国许多地区为何都有以上说法,我以为很可能是该传说流传到其它地区后,人们沿袭了原来的说法。退一步讲,山东济宁至少在梁祝故事的流传中发挥了核心性作用。我国各地都有可以作为文化象征的人物,也有具有文化蕴涵的名胜,特别是南宋以来的江浙地区一直是文化昌隆之地,收徒讲学之风甚盛,然而这么多民间叙事作品不把梁祝的老师附会为他人,不把梁祝读书处附会于他处,而常常把梁祝的老师附会为山东济宁的孔子,将梁祝的读书处附会于山东济宁的尼山,很能说明梁祝传说与山东济宁间的渊源关系。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民歌和民间曲艺刻本都是明或明代之后保存下来的,在此之前梁祝传说早已产生,因此,将这些民间口头叙事作品中的一些说法与梁祝传说的起源联系起来是一种想当然,但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看,民间作品都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它们最初在人们口头传唱的时间是很难确定,最初在民间传唱很可能是在明代甚至更早之前。

  当然,我们也不完全排除,民歌作者或民间艺人在这些作品中将梁祝的老师说成是孔子,将梁祝读书处确定为尼山,是把“孔子”或“尼山”作为文化象征的可能。

  ��(陈金文: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业博士)
相关问答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的父亲为什么不同意女儿和梁山伯的婚事
1个回答2024-04-01 16:07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的父亲不同意女儿和梁山伯的婚事的原因: 1、那是在那个时代里,儿女们是没有婚姻自由的,从出生时的娃娃亲还有掌权的大人们的抢婚、逼婚,这不是一个两个有情人所能改变的。 ...
全文
梁山伯祝英祝英台 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1-23 20:39
双飞 - 何润东 远方 - 红布条/李悦君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曲
1个回答2024-01-26 04:34
一声对不起打破了沉默的空气 我知道我还牵挂着你 想起了仿佛昨天还存在的甜蜜 让我不安失眠一整夜 心很烦我比谁都还孤寂 依依不舍怎么会那么令人伤神 送你的蓝色上衣 你不想提我也不会提起 两三年来...
全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1-21 22: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内容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1、《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主要的人物是梁亏态晌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闭拿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去学院学习,在这里认识了梁山伯,由于志趣相...
全文
梁山伯和祝英台动画版里的歌曲
1个回答2024-01-27 07:53
歌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演唱:刘若英 答案补充 更正一下,歌名是:蝴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有吗?有哪几个版本?
1个回答2024-01-21 14:19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是以下两个版本:浙江上虞版——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
全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
1个回答2024-01-24 02:50
有啊,文才从第五集开始发现英台有耳洞,之后派人去上虞祝家庄打听,之后与英台接触对其用情愈深,直到19集时七夕乞巧发现她的女儿身份,惊喜交加,长日来的猜测终于成真,从此对英台更是爱护有加。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3:20
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马乡)镇。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梁山伯与祝英台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
全文
梁山伯和祝英台,讲的是什么爱情故事哇?
1个回答2024-01-26 10:1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段千秋万载的凄美爱情故事!祝英台,一个不同於时代的奇女子!为求学习更多知识学问,不惜男扮女装带著奴婢吟心到学堂求学.进而认识了梁山伯与路秉章,更梁山伯成为结拜兄弟!同窗数载,经过无...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