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伐燕 译文

2024-02-16 09:09

求这篇文章的译文... 求这篇文章的译文 展开
1个回答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歼隐,有氏皮厅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

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拓展资料: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主要思想:

这段文章描写了齐国攻打燕国取胜后,齐宣王征求孟子的看法.孟子回答说,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并以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为佐证,表达了孟子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握厅。

相关问答
齐人伐燕 译文
1个回答2024-02-15 01:27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
全文
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1个回答2024-02-20 15:47
但只剩下莒、即墨二城未破,后齐将田单由此二城反攻,收复了全部失地。
齐人伐燕取之原文
1个回答2023-12-11 00:33
齐人伐燕取之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这?”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
全文
乐毅为燕伐齐为何功败垂成请简要说明?
1个回答2024-02-22 13:23
我觉得最主要的应该也就是他所带领的是联军,这就意味着他们内部肯定也是有问题的,是不团结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会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当时乐毅事实上由于功劳太大,也会被燕王忌惮,因为我觉得...
全文
乐毅为燕伐齐为何功败垂成?
1个回答2024-03-14 08:41
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缺乏耐心,也不信任乐毅,中了田单的离间计,最终使得乐毅功败垂成,流亡...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求翻译
2个回答2022-09-28 00:37
齐国人讨伐燕国,即将得到燕国(这里的‘取之’应该是将取之,不然的话后面的诸侯谋救燕就不成立了)。诸侯们将要谋划救援燕国
孟子为什么不劝止齐国伐燕?他是如何想的?
1个回答2022-11-16 18:27
因为对于孟子来说,他已经知道了当时的齐国,迟早会走向衰落的时代,所以说太多的话,他觉得期望也是听不进去他的建议的。
五国伐齐,为何由最弱小的燕国指挥?
1个回答2023-03-05 16:16
因为燕国是被打击的最惨的一个,而且也很有指挥能力,所以当时才让他们指挥全局。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3-11-28 17:07
劝谏齐王不要伐魏 用形象的寓言故事——《犬兔相争、农夫得利》 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3-12-10 06:20
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 2、顿:困顿、疲弊。弊:困乏、疲惫 “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 4、 (1)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