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排比,反复,类比的区别是什么?再举个例子吧~

2024-02-23 01:48

对偶,排比,反复,类比的区别是什么?再举个例子吧~
1个回答
对偶: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如: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如: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如: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
相关问答
反复的修辞手法举例
1个回答2024-03-17 06:35
例句: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2.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3.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
全文
举个例子说明认识的反复性
1个回答2024-03-26 06:25
  因为认识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使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例如,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
全文
对偶的举例
1个回答2023-10-26 13:57
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橡李袭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
全文
举例说明对比与对偶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3-06 00:58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 (2)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
全文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请举例?
1个回答2024-04-19 09:00
它们都是一种修辞格。对比是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对偶是两两相对。要求字数基本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结构相对应。但不太讲究平仄。对仗就是更严整的对偶,上下句尽...
全文
数学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举例子
1个回答2024-02-22 11:13
成语典故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
全文
举正反两例教子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1-20 17:43
[白话文]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
全文
求一些古文中的排比举例。
1个回答2024-03-17 14:30
我给您推荐一首明·李攀龙的《岁杪放歌》 终年中森著书一字衡仿无,中岁学道仍狂夫。 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亦不恶。 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终然疏拙...
全文
举一反三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1 13:48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
全文
举个事物都有正反面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2 18:13
只要是工具类的都者巧符合你所说的情况啊,比如说“电脑的使用”一方面方便了人们,一方面形成首巧键了网瘾等,比如说“医药”,一方面可以救人,一方使用不当会害人;还有像“考试”一方面是选取人才的一种宽...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