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手抄报

2024-02-24 01:47

1个回答

关于友善的三个小故事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崇尚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友善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体会友善的力量和重要作用。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舜的父亲、继中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个故事是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张英看后,淡然的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吴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谁知吴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不二法门。

第三个故事叫做将相和。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文臣菌相如出使素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涌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菌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

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友善,是社会的润滑剂,能够让别人如沐春风,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能够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烦,有助于社会团结,有助于社会进步。因此,我们都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对家人、邻居、同事友善,做到和膝相处,团结共事,一起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相关问答
知善行善的手抄报
1个回答2024-02-02 03:09
ri9tri
讲解手抄报关于友善内容
1个回答2024-03-05 13:25
要想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就要学会重视合作,友善待人。 在许多公司面试时,将多名应聘者组织在一起就某个选题进行自由讨论,借以观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从而决定是否聘用。这种应聘方法叫做小组面试法。公司会...
全文
关于文明友善的手抄报
1个回答2024-03-15 11:30
文明,好大的一个词,许多人都只把它挂在嘴边,却忘了用行动来诠释;文明,好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态度都是文明的表现;文明,好神圣的一个词,它拉近你我的距离,使我们彼此可以用心沟通;文明,属...
全文
善主题手抄报
1个回答2024-04-09 00:44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善与恶的区别,才是最根本的区别,其它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区别。 因为善(趋善、向善、心中有善、以身行善),而无我,从“小我”走向“大我”,解放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摆脱身体、自我的双重...
全文
手抄报《真善美》内容
1个回答2024-02-02 01:50
什么是真? 真者,非假也。真者,为道中之道也。真者,含义有二:一者,为个体,为真我,为原人之初也。他相对独立,永恒存在,天真无邪,灵气十足,无生无死,永恒生物。此真者,是人外在活动的内在动因;...
全文
关于友善的手抄报,可以写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3-01 06:28
关于友善的手抄报,可以写什么内容
友善手抄报内容
1个回答2024-02-19 06:52
就跟他吵起来。那么。 在许多公司面试时。而不是不管三七21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只要在合作中把这些做好。而其他同学以后肯定不想跟没完成任务的同学合作了,友善待人,他们要在合作中尊重队友观点...
全文
善行手抄报内容
1个回答2024-03-17 14:12
善举虽小,成就你我。用爱铺述,给生命奇迹。   自华夏历史以来,就有夸父逐日之说。他用一步一跬填满了在黑暗里寂寥的心,用汗水与时间冲破了人的极限论。不是他有超强的毅力与坚韧,也不是他拥有这潘多拉的魔...
全文
日行一善手抄报内容
1个回答2024-03-17 03:36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做好人难,做一辈子的好人更难。 你可以加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 让世界充满爱 然后重点在“日行一善” 考虑加不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总之,主题要新颖。...
全文
真、善、美、手抄报……………急急急急急
1个回答2024-04-12 06:27
资料 真:真实,比如每个人都希望知道真相。 善:有佛家与儒家之分,真诚引发良知而做出对别人有益而适当的行为,良知每个人都有,但是未必起作用,所以需要真诚的力量来引发,真诚在《易经》孔子有定义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