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三个是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以及介绍

2024-02-28 03:49

1个回答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
1、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2、尝鼎一脔: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橘巧体。也写作一脔之鼎。
《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局拦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3、荆人涉澭(又名︰循表夜涉、楚人过河):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桐伍胡化而变通的行为。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的深浅并设立标志。澭水突然上涨,楚人不知道。依然按之前的标志在黑夜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楚军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就像都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 原先做好标志的时候本是可渡水过河的,如今河水暴涨,水已越涨越高了,楚人还是按着原来的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相关问答
吕氏春秋 察今
1个回答2024-02-25 09:08
察今,篇名,是《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中的第八篇,略有删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是由吕不韦的门客集体编撰而成的一部论说性散文著作...
全文
有哪三个是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20:13
1、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
全文
吕氏春秋.察今
2个回答2022-10-05 01:30
循表夜涉、引婴投江 《吕氏春秋》里以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三个寓言讲述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
《吕氏春秋·察今篇》
1个回答2022-09-10 01:30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拔苗助长》这三个故事.
吕氏春秋 察今有几则?分别是哪几则?
1个回答2023-12-02 23:17
《吕氏春秋》里以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三个寓言讲述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 刻舟求剑不用讲了, 循表夜涉:荆国人想要偷袭宋国,而要到宋国必须经过水,于是他们便...
全文
吕氏春秋·察今 包含哪三个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7:00
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三个寓言
吕氏春秋察传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
1个回答2024-02-04 23:20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
全文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
1个回答2022-11-29 23:33
亦:也 最后一句翻译: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欢迎追问,
《吕氏春秋·察传》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23:40
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吕氏春秋》 慎行论——察传 翻译
1个回答2022-09-21 15:14
是的好的好的还记得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