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传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

2024-02-04 23:20

1个回答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相关问答
有哪三个是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以及介绍
1个回答2024-02-28 03:49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 1、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
全文
吕氏春秋 察今
1个回答2024-02-25 09:08
察今,篇名,是《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中的第八篇,略有删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是由吕不韦的门客集体编撰而成的一部论说性散文著作...
全文
有哪三个是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20:13
1、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
全文
《吕氏春秋·察传》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23:40
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吕氏春秋》 慎行论——察传 翻译
1个回答2022-09-21 15:14
是的好的好的还记得
吕氏春秋.察今
2个回答2022-10-05 01:30
循表夜涉、引婴投江 《吕氏春秋》里以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三个寓言讲述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
《吕氏春秋·察传》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0 11:49
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吕氏春秋·察今篇》
1个回答2022-09-10 01:30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拔苗助长》这三个故事.
吕氏春秋 察今有几则?分别是哪几则?
1个回答2023-12-02 23:17
《吕氏春秋》里以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三个寓言讲述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 刻舟求剑不用讲了, 循表夜涉:荆国人想要偷袭宋国,而要到宋国必须经过水,于是他们便...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