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心口不一致成语?

2024-02-28 22:48

1个回答

1. 形容心口不一的成语

言不由衷来
yán bù yóu zhōng
【解自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不坦率或敷衍的态度;有时也形容虚伪欺骗。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衷;不能读作“zōnɡ”。

【辨形】衷;不能写作“哀”或“忠”。

【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辨析】~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例句】他虽满口应下;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

2. 心口不一相对的成语

【口不应心】:kǒu bù yìng xīn,应:符合。心口不一致。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心口回不一。
【言不由衷】:答yán bù yóu zhōng,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3. 心口不一类似成语

言不由衷 阳奉阴违 有口无心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

4. 指心口不一的成语

言不由衷、
阳奉阴违、
有口无心、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
口不应心、
巧舌如簧、
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
虚与委蛇、
虚情假意

5. 心口不一有关的成语

言不由衷
yán

yóu
zhōng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版心话。指心口权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不坦率或敷衍的态度;有时也形容虚伪欺骗。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衷;不能读作“zōnɡ”。
【辨形】衷;不能写作“哀”或“忠”。
【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辨析】~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例句】他虽满口应下;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

6.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语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语有:口不应心、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言不由衷、言不由中等。
1、口不应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基本释义: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白话译文:官人你昨晚说的话那么好,竟然是心口不一致,最后做出这种事!
2、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基本释义: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白话译文:如果这个人不是口是心非,也不会被肢解成小断,但是依然说不出。
3、有口无心 [ yǒu kǒu wú xīn ]
基本释义: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心中所想和说的不一致。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序》:“总属有口无心,安用设身处地。”
白话译文:总属是有口无心,怎么可能去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4、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基本释义: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出处:近代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的约一二千字,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愿详细记录。”
5、言不由中 [ yán bù yóu zhōng ]
基本释义:心口不一致。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白话译文:这话说的心口不一致,说一遍就过去了。即使受到了棍棒的刑法,也不能再想起来。

7. 表达心口不一的成语

【口不应心】:kǒu bù yìng xīn,应:符合。心口不一致。作谓语、宾语、状语专;指心口不一。
【言不属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8. 用什么成语可以说心口不一

【口不应心】: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内,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容。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9. 成语,形容人心口不一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回心口不答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贬义。形容人两面三刀。一般作定语、宾语。
【正音】非;不能读作“fěi”。
【辨形】是;不能写作“事”。
【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辨析】~和“言不由衷”;都能形容心口不一。但~语义比“言不由衷”要重得多。
【例句】同志们对他这种~的作法很不满意。

10. 表示心口不一的成语

【口来不应心】:应:符自合。心口不一致。

【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相关问答
有没有开心致致这个词
1个回答2022-11-24 00:02
没有 ,有专心致志
是“此致”还是“致此”?
1个回答2022-12-17 10:46
作为书信正文部分的结束语,“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义相同。
此致还是致此?
4个回答2022-12-20 22:12
  1、作为书信正文部分的结束语,“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义相同。   2、“致此”。   一般用作书信的结束语,口语意思相当于“就写到这里吧!”   另外,"致"也有毫无保留地呈献的意思;"此"指...
全文
记得老师之前讲语法既讲过主将从现也讲过主从一致 那到底什么时候主将从现什么时候主从一致呢?
1个回答2024-01-22 03:40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键仿,遵循主将从现(主句是将来时,从句是一般滚手现在时),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时. 2.有as soon as的句子也遵循主讲从现原则.但是时态必须是一般现在时大亮嫌
别无二致的致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1 20:29
发 音:bié wú èr zhì 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近义词:完全一致 别无二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完全相同
“经世致用,格物致知”一语的出处?
1个回答2022-09-24 10:55
《礼记 大学》
“致远”的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7 13:39
致:实现、达到、到达 致远: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致和并致的区别
1个回答2022-12-07 16:07
1、作为书信正文部分的结束语,“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义相同。 2、“致此”。 一般用作书信的结束语,口语意思相当于“就写到这里吧!” 另外,"致"也有毫无保留地呈献的意思;"此"指的是前面所写的内...
全文
致词和致辞
1个回答2024-02-22 11:13
致辞”和“致词”是一组异形词,意义是一样的。“辞”和“词”的意思在这里是相同的,指的是有特定意义的话语。《现代汉语词典》以“致辞”为推荐词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