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

2024-03-06 05:15

1个回答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简析】 惊破起调的"穿林打叶"之音,显示这来袭的风雨具何等声势!但从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处)道上现身的词人,却"竹杖芒鞋"、吟啸而来,表现着怎样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谁怕"一语的反问,因了"莫听"、"何妨"的衬映,显得气度从容人,由此展出披蓑烟雨的隐逸之思,就更有了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

相关问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背景?
1个回答2024-02-29 22:31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2-25 21:0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3-11-17 03:22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
全文
定风波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4-12 18:20
在制作电影主题曲时,监制刘伟强特别联络张学友,希望他能够为《大上海》献唱。张学友听监制讲解剧情后,即使词曲尚未过目,亦立刻答应为电影演唱这首歌,抽身录制《定风波》这首歌曲。 张学友在录音前做足准备...
全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朗诵背景?
1个回答2024-02-24 12:14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萧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就春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兰波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29 14:15
兰波,1854年生于工业小城沙勒维尔。由于父母不和,且家庭生活困难,导致他性格内向。他资质聪颖,15岁就擅长写拉丁文诗歌,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
波斯猫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2-24 16:26
S.H.E《奇幻旅程》专辑首波主打歌《波斯猫》由武雄和王治平联手为S.H.E量身打造,这首歌的创作是采用了古典名曲《波斯市场》的一段知名旋律再融合现代流行的嘻哈舞曲风格而诞生的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3-18 20:08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3-11 07:4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4-21 02:55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