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踢自己的亲生孩子下车,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活命?

2024-03-08 01:18

1个回答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至彭城,项羽舍弃齐地回攻汉军,大败刘邦于彭城,刘邦与司机夏侯婴两人落荒而逃。途中遇见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就拉上他们一起逃命。但是楚军越追越近,而马车由于拉的人太多却越跑越慢,眼看就要被楚军追上,情急之下刘邦一脚将刘盈和鲁元公主踹下马车,欲与夏侯婴轻车逃跑。 刘盈和鲁元公主二人大哭,司机夏侯婴不忍心抛弃二人于此,叹气下车将二人抱上马车。刘邦大怒,又几次将孩子踹下车,但都被夏侯婴抱回车上。《史记》记载,刘邦“欲斩夏侯婴十余次”。但是杀了司机还怎么跑,因此只能忍住。不过幸好几人最终逃回沛县。 几人平安逃回沛县这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其实还有另外两种结局。第一种是当初刘邦并没有将两个孩子踹下车,而是拼死保护二人,将二人留在车上。但是马车越跑越慢,追兵越来越近,最终被楚军追上。 可以想象,如果刘邦被项羽活捉,那后面的事情会怎样?刘邦被杀,刘邦的势力土崩瓦解,以项羽的性格,所有跟刘邦有关系的人都会被杀,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刘盈和鲁元公主。如果刘邦没有踹下俩孩子,那么所有人都会死,这样的话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将会完全被改写。 另外一种是刘邦在楚军即将追上的时候将两个孩子踹下了车,自己和司机逃走。楚军经过,可能并不会认出这两个小孩儿是刘邦的子女,两个孩子从而逃过一劫。也可能楚军认出了这两个孩子是刘邦的子女,将他们带回军中作为人质,与刘邦谈判。这样虽然刘邦会损失一些利益,但至少能保住两个孩子的性命,想办法进行营救。 鸿门宴上樊哙曾对刘邦说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刘邦淋漓尽致的发扬了这种精神,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因为他明白,只有他活着,他才有跟项羽谈判的资本,只有他成功逃脱,他的子女才会安全,所以想要救他的子女,想要救他自己,想要东山再起,唯一的办法就是他自己要活下来。 在世人眼中,大家都只看到了刘邦不顾亲情,将自己的子女踹下车自己逃命。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那种危急的时刻也许只有这种看似送死的方法其实才是最好的保护,也正是拥有这种思维,才让刘邦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相关问答
刘邦为何踢自己的亲生孩子下车,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活命?
1个回答2024-02-29 06:23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至彭城,项羽舍弃齐地回攻汉军,大败刘邦于彭城,刘邦与司机夏侯婴两人落荒而逃。途中遇见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就拉上他们一起逃命。但是楚军越追越近,而马车...
全文
刘邦为何踢自己的亲生孩子下车,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活命?
5个回答2023-12-01 18:41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至彭城,项羽舍弃齐地回攻汉军,大败刘邦于彭城,刘邦与司机夏侯婴两人落荒而逃。途中遇见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就拉上他们一起逃命。但是楚军越追越近,而马车由...
全文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
1个回答2023-01-18 22:53
并不是,因为项羽内心认为刘邦即使势力再大,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1个回答2022-12-25 06:34
如果非要将这些事定义成巧合也没什么,只是那样的话世上发生所有的事情就都叫"巧合"吧了 一件事物的产生肯定是有一定因素的,这些因素是随机的,也可以说是巧合,但那就不管产生的是什么都是巧合.
艺术难道仅仅靠情节
1个回答2024-02-16 21:13
艺术靠的是作品面众时 观众的欣赏和理解 有的黄片肤浅的只看到了肉欲和糜烂的作风 但会有人明白片讽刺了社会的什么 缩影了什么 情节是万万不够的 思想更重要
你笑,我也笑,你哭/难过,我也哭/难过,仅仅只是这些 用英语怎么说?(尤其是“仅仅只是这些”的翻译)
4个回答2022-09-20 05:00
You laugh, I will laugh, you cry / sad, I will cry / sad, just only these.∕just only so. 亲,这个可以吗?
刘邦能够成就大业靠的不仅仅是“小聪明”,他身上有哪些大智慧?
3个回答2023-02-13 04:41
首先是能够容忍,他能够把很多人聚集在自己的身边,其次是舍得花钱,这也是聚集人的一个关键。
征服刘邦成为大将军的韩信,仅仅是靠萧何推荐吗?
3个回答2022-06-24 20:13
并不是,主要是因为韩信本人非常的有才华,所以才能够得到刘邦的认可,帮助刘邦建立了很多的功劳。
仅仅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3-10-22 11:26
仅 仅  [ jǐn jǐ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戚渣禅释义  [ jǐn jǐn ] 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意思梁态跟“只”相高尘同而更强调:这座大桥~半年就完工了。那篇文章我~看了一...
全文
仅仅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16:17
首先说,您符录中的原文之说,是错误的,也是今人所普遍认错为真的说法。 今将本人的说法供您参考: 您所说的这几句话的原文出在《庄子》外篇的第十三篇,原是“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