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思慎取的事例

2024-03-11 17:30

1个回答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世界上美丽、神奇、壮观的景色往往在涧县、遥远的地方,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到达,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怨无悔。实际上作者是以游山作比,说明创建高深的学问,伟大的事业 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实现。
相关问答
关于深思慎取的事例
1个回答2022-09-12 10:45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全文
关于深思慎取的事例和名言
1个回答2022-09-10 17:1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
全文
兼听且慎取事例?
1个回答2024-03-08 06:21
兼听且慎取就是倾听多人的意见,然后谨慎选择其中一个执行。唐太宗就是位兼听的贤主,经常听取宰相魏征的意见。魏征提出不征娃娃兵,唐太宗听取了。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很伤心。
“尽吾志,深思慎取!”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13 16:05
满意答案热心问友2011-03-05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全文
谨慎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8 07:31
如诸葛亮一生都是那样的
名人谨慎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01 23:29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 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
全文
关于谨慎行事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3-16 23:39
一、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
全文
关于慎独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6-12 01:00
据《后汉书·杨震传》《杨震暮夜却金》记载: 原文: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e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全文
关于“做事谨慎”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3-17 18:14
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先帝器重他。 孔子也是说话谨慎
谨言慎行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0 12:41
卡尔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 (1923-1929) 他因谨言慎行而被称为“谨言慎行的卡尔”。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