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我们要体会别人的感受的事例

2024-03-13 05:24

教导我们要体会别人的感受的事例... 教导我们要体会别人的感受的事例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暑期学校组织的培训,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受过几年教育,对我们的管教是严而宽。“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也不是很宽裕,记得爷爷奶奶中风时,父母四处寻药,尽心尽力给老人治病。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传统教育。但自从学校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学校,感恩蔡礼旭老师。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象蔡礼旭老师一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相关问答
求不接受批评导致失败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3 17:22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全文
做导游有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4-03-04 18:17
我是一名散客导游,由于行程不同会更累一些,旺季的时候会好一些,分开车,淡季人少都拼在一辆车上,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景点走散不遵守集合时间等等,一天下来身心俱累,讲解,点人数,到不同的景区门口接人,安...
全文
感受生活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4-16 09:15
唐伯虎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 2、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 3、苏轼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
全文
感受性不同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16 13:57
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比如:两个杯子中都加‬入‬20g糖‬,你感觉是一样甜的。如果向其中一...
全文
有领导能力的人做事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3 11:03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zhengfen duo miao
突出问题导向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7 03:50
突出问题导向的例子有: 1、肥西县诚信菜单,针对旅游景区餐饮“宰你没商量”的现实,用“小菜单”让游客吃一份安心吃一份明白。这样小处着眼的创新,实实在在,能学能行,解决了景区餐饮诚信的“老大难”问...
全文
名人被引导成才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9 20:43
李白小时候不学习见到个老奶奶在磨铁棍 灵性大发明白铁杵磨成针的意义然后好好学习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