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镇的历史沿革

2024-03-14 02:46

1个回答

温泉镇始置于北宋,辖于清水县(《四川省郡县志》)。因境内有热泉,四季常温,故名温汤镇,明代称温汤井。属汉高东里,清末民初为东里温汤井甲。1930年为温汤乡,32年复称温汤镇。1935年又易名温汤井联保。1940年改为温泉镇,1949年12月解放后仍沿用此名。
1959年合并入清坪公社。1961年与清坪公社分治称温泉镇,并增置温泉分社。1986年,镇分乡社合一仍为温泉镇。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与原大堰、乐园两乡及温泉区公所合并成新建制温泉镇。镇内辖10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83个村民小组、34个居民小组。
2004年11月村组规模调整后,镇内辖11个村,即原龙源村、黄金村、水平村并为金龙村,五垭村、金霞村并为金霞村,原东北村、东山村并为双龙村,东兴村、东岳村并为东平村,原东风村、银川村、清坪村并为清坪村,原双坪村、坪良村、庆元村并为坪梁村。3个社区居委会(仙洞村并入河东社区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24个居民小组;年未人口547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42人。 温汤井地名的由来,本意就是指温泉。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成名的温泉,在汉代就已声名远播,其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井盐场地,由于盐特殊价值,温汤井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兴旺千年。为贴近现代人的习惯叫法,1941年温汤镇更名为温泉镇。
十数年前又新增另外有两种地名传说,一是相传两千年前有温姓、汤姓两个猎人,逐一山羊至温泉河边,遂发现盐泉,于是取卤煎盐,后人便以二人姓氏命为地名;二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有温汤两姓家族来此,开辟盐场,遂以两族姓氏为地名。这两种说法都是当地人说着玩的,被好事者记录下来当真了,其实是不靠谱的。

相关问答
温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20:07
温泉镇因镇内温泉而得名。镇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为褐色土壤。镇内西山北麓曾被描述为“灵渊神瀵(地下喷出的水),随在涌现,不可枚举也”(《日下旧闻考》)。温泉村堂子山(又名显龙山)北的温泉...
全文
龙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6 08:58
1949年属游型柏神乎猜家乡、下车乡、北门外乡。顷宴 1953年设城关镇。 1958年并入幸福公社。 1961年设城关公社。 1980年复镇。 1995年城关镇、城东乡、田家乡合并设龙泉镇。
香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8 19:20
1958年成立香泉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龙心、孙堡、和平、长岗、新建、工农、伍庙、白云、水府、红旗、龙泉、香泉、龙山一、龙山二、龙山三、区联、七联、七...
全文
香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9 14:07
因镇北一千米的半山上有一处芳香四溢的泉水而得名。民国年间,建香泉镇,属陇县。1951年由陇县划入宝鸡县,设香泉区香泉乡,1959年为坪头公社香泉管理区,1961年设公社,1967年更名前锋公社,19...
全文
汤山温泉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3 15:51
自南朝以来,历代达官显宦,文人雅士来此游览沐浴。 据传南北朝萧梁时期有位太后用泉水治好了皮肤病,被皇上封为圣泉。 据说,唐朝德宗时候,有一个叫韩滉的浙江观察使,他的女儿得了“恶疾”,四处求医,都不...
全文
温塘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1 12:13
该镇因本地有地下温泉而取名温塘。由解放前的温塘乡到解放后的温塘管理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9年撤区并乡将原马中、青杨树并入温塘,成温塘镇。2001年8月被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为改革...
全文
龙泉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5:15
龙泉原名为龙渊,为避李渊的讳,改渊为泉。 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 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
全文
源泉镇的沿革
1个回答2024-06-02 02:17
春秋战国时期,源泉地处齐鲁交界,齐长城从西北往东,绕源泉形成一道大弧,是齐、鲁两国交往的重要门户。汉朝时,隶属莱芜县。唐朝时,属淄州府。元、明代属益都县孝妇乡。清、民国时期属博山县。1956年建制为...
全文
长安镇的长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8 14:37
长安镇区域是满族的故乡之一。境内的城子山山城古遗址证明,早在1200年以前,满族的前身女真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清初,此地为禁垦围场,光绪初年建屯,属南岗招垦局志仁社,1913年属延吉县志仁乡苇兰屯,...
全文
新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22 09:10
历史可追溯1100多年。据明《马湖府志》记载:唐僖宗乾符2年(公元875年),西川节度史高骈筑城于此,号平夷军。 宋代即称平夷村。 元代在此设平槐戚芹夷长官司。 明代仍为长官司,并设平夷里。 清代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