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地名的来历

2024-03-14 08:01

1个回答
有关“盩厔”的来历的考证

  周至原名“盩厔”,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同音字“周至”所代替。“盩厔”二字十分古老,历史与文化含义也十分厚重,只是远隔时日被历史完全淡出,由此而发生的误解与歧说都在情理之中。

  要说清“盩厔”来历,还得从早周、西周的相关史料和近代以来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说起,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2世纪,周太王古公亶父不受北方戎狄的侵扰,迫使他在商王武乙元年(-1147)率族人从豳地,今彬县、旬邑一带迁徙到“岐山之阳,渭水之将”的周原地区。周原以渭河一衣带水,分北原与南原,竹峪南原及其周边都是他的领地。古公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扩展疆域,发展农业,建立姬姓方国,准备实力实施灭商大业。《诗经》中就有“后稷之孙,实为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的记载。

  古公经营周原有50年左右,在南原留下的足迹挂一漏万,有这几件:

  一是建造祭祀父辈先王诸盩的宗庙。《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掏复掏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的记述。“盩庙”曾是早周和西周早期王室贵胄祭祀祖先的地方。据扶风齐村出土的《簋》记载,周厉王12年,王曾率文臣武将、社会贤达来“盩先王宗室”搞过一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诸盩宗庙遗址,在今竹峪乡西盂村东约300米处、今称殿子疙瘩的地方,据有关方面考证,汉唐时代有过修葺。现在这里古宫殿遗址象迹也十分明显。因诸盩宗室及其地域是古公纪念生父诸盩的地方,我们就有理由质疑,竹峪之“竹”是“诸”之误。

  二是开凿石门,打通南原进出南山的通道。“石门”,硬是在石山上开凿了一个石洞,在铁器尚不发达的早周,古公精神难能可贵。《周至县志》记载:周至很早就有“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的传说。泥峪石门遗址尚在。南原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音担)六斗菜子颗的官”的传说。

  三是古公从岐周北原向南原移民。地名是历史的脚步声。至今南原一带的许多村落名称虽说不无偶合之处,而与北原村落名称有不少相似或者相同。

  四是文王姬昌在这里创业时,建有姬亶庙。姬亶庙实为古公亶父庙,在今竹峪乡姬亶庙村北50米处的高地之上,该村至今仍有亶(今讹为“淡”)姓和姬姓后裔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姬亶庙是古公亶父在这里足迹、功业的综合含概,是历史、文化的凝固与彰显。而历史文化的悄然流失也是一件憾事。本人在这里考察时,就村名来历曾询问过一村民,得到的回答却令人失望:甘肃麦客在这里吃了一顿鸡蛋面,这个村名就叫起来了。多么轻松,又多么悲凉!

  诸盩庙、姬亶庙相距不远,都是建在沟壑旁的梁皮之上,庙基高抬,座南向北,背靠秦岭,俯拾渭水。站在庙台向北远眺,南原、北原巍伟对峙而呼应;盩庙、宗庙相向辉映而矗立;豳地邈邈,周原历历,云蒸霞蔚,莽莽苍苍,天高物阜,虎踞龙盘。

  古公死后儿子季历继位,不久被商王文丁杀害,后由季历子姬昌继位。文王在位50年,对竹峪南原情有独钟,在这里继续移民,发展农业,壮大国力。南原东端另名昌公原,据说是以文王尊讳而命名。文王在昌公原下勘址移民还留有美妙的传说。相传文王踏勘地形时雪地黄昏,前面隐现一人,连喊几声无有应答,近前一看“哦,原来是个哑柏!”哑柏其名便从此鹊起(据《周至县志》)。
相关问答
周周还是周周?
3个回答2023-06-07 00:09
其实周周就是周周。
小曼3周看完一本故事书,一周、二周看了书的四分之三,二周、三周看了七分之五,问二周看了全书的多少?
1个回答2024-01-26 15:39
一二周看四分之三,说明三周看四分之一. 二三周看七分之五,减去三周四分之一,二周等于二十八分之十三.
带有一周的周周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31 04:21
词 目 周而复始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zhōu ér fù shǐ 释 义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出 处 《汉书·礼乐志》:“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示 例 季节的春...
全文
一周是从周一起还是周日起?
1个回答2023-10-27 11:45
周日开始算的
为什么史家把周分为“西周”和“东周”?
1个回答2022-12-29 00:50
不知道π_π
东周国于西周国和东周王朝有什么关联?
1个回答2022-12-17 05:50
与北宋,南宋差不多
网红周周是做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1-30 21:15
专门打造网络红人的,时下网红比较流行,所以出现了专门的网络工作室!
周一到周日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1-30 16:43
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七天的英文名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