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的故事

2024-03-14 09:09

1个回答

杏林子的故事

(一)童年和患病     

                                                                        

    杏林子

  杏林子原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出生,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人。她七岁离开故乡到台湾居住。12岁时,情天霹雳,非常活泼好动的她,罹患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免疫系统失调的病,全身的关节不断受到侵蚀、发炎、变僵硬,现代的医学,仍未能医治这病。

  这个病的特征是:“痛苦”,正如杏林子说:“事实上,你很难形容类风湿的痛是怎样的痛法。有时是酸痛,一直酸到骨子里;有时是麻麻钝钝的;有时仿佛一把火在里头闷烧;有时是胀痛,肌骨仿佛都要崩裂。动时固然痛,如果怕痛不动,又会变成僵痛,总之,‘动辄得咎’。如果关节变形,不小心压到神经,稍一牵动,就好像谁用刀片‘刷’一声划过去,痛得你当场跳起来。大部分的时间,你根本分不清楚是什么痛。痛到极处,你所有的思想、意念全部被痛抓着,除了痛,你感觉不到任何事物。……病了整整五十年,除去中间少数几年,我从未有一夜睡到天亮的福气,一个晚上痛醒个三、四十次是家常便饭。”

  她后来将笔名改为“杏林子”,其中原因除了记念自己故乡“杏林镇”外,也因为她多谢医生,因她一生与医生结下了不解缘。

  (二) 信主的经历

  疾病带来身体、心灵的痛苦,曾经使她暗暗与自己立下“三年约定”——如果三年后病未得治愈就了解自己的生命,三年到了,病不仅没有好而且更重了。她犹豫了,有点不甘心,再给自己三年时间,如果还是没有好,这次铁定了心一定结束生命。三年时间没有到,16岁时,她信了主,从此生命的路改变了。

  但一开始她并非很确定认识神,直到一天夜里,“我为到自己的情况独自饮泣,突然,我感受到衪就在我身旁,虽然我看不见衪、听不见衪,但我清楚地感到衪的存在,衪的抚慰和慈爱,使我心中豁然开朗”。(《生命颂》)。

  从此,她不再怨天尤人。神将她得病时的消极思想转化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生命对于我来说,是十分艰苦的,但正是如此,我才更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我明白,神容许苦难临到我们身上,是要我们从患难中,学习我们应学的功课。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付代价,苦难是唯一锻炼我们信心和人格的工具。”(《生命颂》)

  “作为一个基督徒最大的福份,就是:即使我们失去一切,也仍然有主可以凭借、有主可以依靠、有主可以安慰。‘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为此,我不该献上比别人更多的感谢吗?”(《生命颂》)

  (三) 写作生涯

  杏林子曾说:“我的兴趣是写作、文学、音乐、美术、聊天、看电影。” 很难想象:一个身体长期受痛苦煎熬(这个病陪伴了她48年)、学历只得小学毕业程度、执笔写字对她来说要比常人难上多倍的杏林子,由1976年(34岁)开始写作至离世,26年来,共写作了散文、剧作等作品共80多部,除拥有广大读者外,文学界对她的作品评价甚高,看过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激励。

  “由于在病床上,只有书才能让我忘却疼痛,所以我的母亲,总不辞劳苦的替我借书,使我由‘看书人’成为‘写书人’”(杏林子) 她从没嫌自己学历低微,靠着不断看书、听收音机广播,反省生命、信仰,她将她的经历,很丰富,毫无保留地透过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她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她的作品“当中不乏心灵的挣扎——她的失望、难过;她的深情、真性;都透过细腻的文笔,一字一句、一情一境地打动人心,让读者触及、体验她胸怀里蕴藏着的广阔世界”;她的文章“如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她那丰富、充实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它全面地呈现出基督徒的灿烂人生。”(宣道出版社编辑李秀芳姊妹)

  (四) 遗爱人间

  60岁生日时,她说:“我要活到90岁”。 是的,生命太宝贵了,她无时间自怨,或者屈服在病魔底下,她还有很多书要写,还有很多人等待她去关心,去向他传福音。 一次,名作家三毛探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呀!杏林子太惨了!求你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你那里安息吧!”

  后来,三毛将她这个自以为帮到杏林子的祷告说给她听,杏林子听后大吃一惊,连忙作出“修正祷告”:“神呀!关于这件事,你千万不要听三毛说,你还是听我吧!我还未活够,我宁可活到很老很老,我还有太多事未做完,死不得呀!”

  她用一种豁达、幽默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苦难。苦难并不能胜过她,相反,她在苦难中看见神的真实及宝贵。 1982年,她成立“伊甸基金会”,宗旨是“服务弱势、见证基督、推动双福、领人归主”,所谓“双福”,是指福音和福利,她坚持以基督的信仰,去服务那群被社会忽略的残障人士,将福音带给他们。

  她并不是一个完全人,她形容自己“性格固执、霸道、好胜,在家中凡事都要过问,喜欢管别人闲事,爱挑人岔错、毛病,表面谦卑,内心虚荣、自大,也很小气及思想停留在旧社会里”。

  但她在基督里找到人生目的及意义,并能把握资源、机会,善用有限人生,成为基督福音的代言人,及别人的祝福。 2003年2月8日杏林子安息主怀,她生前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她遗爱人间。

  第二部分:杏林子散文选摘(摘自《生之颂》)

  《我喜欢》

  有一位朋友问我喜欢什么,一时之间我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任何事物加上一个“最”字,便限制了它的范围。而我偏偏喜欢的这样多! 我喜欢晨曦一如我喜欢晚霞!我喜欢万里无云的蓝天一如细雨蒙蒙的黄昏! 我喜欢花。任何花都爱,它们和人一样,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美!

  我喜欢孩子。看到他们的小胖手小胖脚,就恨不得咬一口。从他们身上,我可以发现人性中至纯至真的美善:他们总是教给我许多东西!我喜欢叫人意外惊奇的事。比如说,屋内突然跳进来一只小蟋蟀,在我脚边唱歌;比如说,深夜写读,蓦然抬头看到窗玻璃上几只萤火虫,像绿宝石般闪耀着晶莹光芒;比如说,百无聊赖中,久违的好友翩然来访,那种乍然的惊喜!

  我也喜欢一些令人动心的事。就好像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阿公阿婆互相扶持,小心翼翼穿越马路的情景!就好像看到沙达特到耶路撒冷去访问,和他的死对头拥抱欢笑的镜头,竟使我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一本好书,一段好音乐,一部好电影常带给我心灵极大的享受,我喜欢自己的心像是最敏锐的琴弦,一触动便能发出共鸣的和弦!我喜欢在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后,诚心诚意地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喜欢看她脸上欣慰的笑容!

  我喜欢和妈妈一起唱诗。尽管我们两人都是“变调大王”,常常唱走了音,但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同声赞美上帝,那是多么美的感受!我喜欢读信。每天午睡醒,我的第一句往往是“今天有信没有?”我喜欢朋友的信,也喜欢读者的信。虽然我们可能相距几千里,但借着信函,却缩短了我们的距离,使我们心灵相通,分担彼此的重担,分享彼此的快乐!

  我喜欢从镜中看到自己快乐的脸,每天;清晨,当我注视这张神采焕发、光洁得没有一丝皱纹的脸。心中竟然隐隐有种说不出的感动。疾病不曾使我消沉憔悴,相反的,我觉得自己多么像是一只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桃子,新鲜而饱满!

  我喜欢生命。生命是这样的好,好到你可以细细去品尝并享受它!即使在苦难中,你更能触摸到生命的跃动,那一种挣扎之后的欢畅,奋斗之后的欣喜,使你的心更接近天堂!

  哦,我发现我喜欢的,简直越数越多,多得数不清。所以,朋友,若是你再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最”喜欢的是有颗足以包容这么多喜欢的心! (附诗、祷文) 主啊!我喜欢玫瑰,

  也喜欢百合, 我更喜欢野地的小花。 它们总是欢欢喜喜地开遍了原野,从不因为长得不如玫瑰娇艳、百合高雅, 就放弃了它们生存的权利。 只因为它们知道, 每一种花都是主你所创造的。

  主啊!我喜欢画眉, 也喜欢黄莺,我更喜欢树林里的麻雀。 它们总是无忧无虑地从早唱到晚, 从不因为唱得不如画眉宛转、黄莺悦耳, 就放弃了它们生活的乐趣。

  只因为它们知道, 每一只鸟都是主你所创造的。  主啊!也求你教导我们, 不要因为才智的有限, 容貌的平凡,环境的狭窄, 而自暴自弃, 怨天尤人。 因为我们也是你所创造,

  你所喜悦的儿女。

  《人生的路 》

  从小父亲对我期望最深,因此我的病也最使他痛心惋惜,常叹息说:“你要不生病的话,恐怕文学博士早拿到了!”真的,如果我一帆风顺的长大,顺利的求学深造,很可能有一天达到父亲的愿望,然后结婚生子、衣锦荣归,像每一个少女所向往的那样。但是,这样人生是否就比现在的我幸福美满呢?实在也很难下断语,因为世上多的是具有这些条件而仍然不快乐、不满足的人!

  一位朋友常抱怨婚姻断送了她少年的壮志雄心,家务、孩子幻灭了她的理想抱负;而另一位朋友却遗憾年轻时过于专心学问、事业,以致年华老大,仍然形单影只,时光如能倒流,她愿意用一切去换取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小窝。这两位朋友彼此认识,每次见面,总是一面羡慕对方,一面埋怨自己,有趣的很。

  人类最大的痛苦就是不满现状,我们总觉得环境辜负了我们,命运捉弄了我们,我们总好像走错了路。在大陆北方,每年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庄稼人就在田里搭起茅棚,日夜看守,他们最怕山里的野熊。野熊每次摘下玉米,就往腋下一挟,又贪心地去摘取第二颗,等第二颗摘到手,欲往腋下挟时,原先的那一颗已经掉了。就这样不停地摘,不停地掉,一夜之间,大好的一片玉米田都叫牠们糟蹋光了,最令庄稼人头痛冒火。

  也许有人觉得野熊实在愚昧得可怜,为甚么它们不知先吃手上的玉米,再去摘其它的呢?其实,大多数的人不都是如此吗?终其一生,我们不停地渴望,不停地追求,不停地攫取,却从不知珍惜手边所拥有的幸福,到头来一无所有,什么也没得着。

  许多人看我病成这样,认定我这一生免不了悲惨辛酸,奇怪的是我自己倒活得挺起劲呢!我相信人生的道路尽管各有不同,但幸福却必须我们自己去掌握创造。问题不在我们走了什么样的路,而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走。

  人生的道路只能走一遍,那么,不论这条路是否出于我们所选择、所中意的,好歹都得打起精神,快快乐乐的走下去。别让沮丧、怨言、悔恨、懊恼糟蹋了我们原本可以美好的一生。

  (附诗、祷文)

  主啊! 请在你的怀中留下一个空位给我。当我为生活奔波,为事业忙碌, 为许多的失败打击,而感到精疲力尽的时候, 主啊! 求你让我安歇在你的怀中,

  放下我的重担,恢复我的疲劳, 重新支取奋斗的力量。  当我为感情的挫伤,为疾病的痛苦, 为许多不如意的事,而感到人生空虚乏味的时候, 主啊! 求你让我依靠在你的怀中,

  医治我的忧伤,擦干我的眼泪, 再度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黄昏的鸟儿要回到自已的窝巢, 漂泊的小船要找一个避风的港口。 我的主, 当我经历了一生岁月,

  我的脚步困顿,我的心布满旅人的风尘,请在你的怀中留下一个空位给我, 好做为我最后的归宿。


相关问答
家有儿女杏杏
1个回答2023-10-17 10:20
我们当面谈好吗?
杏花花语 杏花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2 01:29
1、杏花的花语是娇羞可爱、爱慕之情和幸运的征兆,它的花色是洁白中透着一些粉嫩,就像女孩子害羞时的脸蛋一样可爱,古人也常用杏花来比喻少女心中有了仰慕的人,而杏与幸同音,花开时象征着好运的来临。 2...
全文
杏子为什么分真杏和假杏?是不是说真杏是家杏,假杏就是山杏?
3个回答2023-10-17 21:10
杏子分为真杏和假杏,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杏仁能否直接食用。真杏的杏仁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而假杏的杏仁则不能。此外,真假杏子的口感好尺、营养价值瞎袜哪和植物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至于您提到的家杏和磨码山杏,...
全文
“杏园”“杏林”“杏坛”都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1-11 06:25
杏园有教育界的意味,也指医学界。 杏林则指的是中医学界,相传东汉名医董奉医术高超为人治病不收钱财,只要治好的人在他住的附近种下杏树就可以了,以此得名。 杏坛是指当年孔子教育学生的地方,泛指教育界。
“杏林”指啥?“杏坛”又指啥?
1个回答2023-02-23 02:40
杏林指的是中医学界。
“杏坛”的“杏”,是指“银杏树”,还是水果的“杏”
2个回答2023-04-01 22:05
杏坛的杏指水果的杏。 杏坛最早被记录为孔子讲学的场所,但没有考证据实。后人用杏坛指代教育界,而且公认为是桃李杏的杏。明李杰《庙陵诗》:“文庙地灵松柏古,讲坛春暖杏花香。”杏树春天开花且有香味;明郭正域...
全文
为何古代文人医者都偏爱杏,却又有人误解杏坛和杏林?
1个回答2024-01-23 02:00
杏林和杏坛,不过是一字之差,但其间的区别可以说是判若云泥。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先简单地提一下,“杏林”和医学有关,“杏坛”和教育有关。要想彻底明白二者的区别,就要搞清楚二者的来历。
杏和山杏的区别?
1个回答2022-06-01 03:08
山杏的叶较小,先端长尾尖,果实成熟时开裂,核基部不对称 杏的叶较大,先端短尾尖,果实成熟时不开裂,核基部对称
杏眼是什么?这个是杏眼吗?
2个回答2022-09-02 08:59
不是,杏眼是邓眼皮的。这是单凤眼!
杏坛是什么意思 杏坛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11 20:19
1、“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或用来比喻教育界。 2、“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