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2024-03-15 07:35

1个回答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
梅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梅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省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
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曾亮: 江苏省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
还有梅兰芳 梅葆玖等
相关问答
姓梅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13:30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姓的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4 19:21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庚:梅清从孙...
全文
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01 16:00
例如汉代有列侯梅鍡,高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文学家梅询、梅尧臣,明代有经史学家梅鹗、忠臣梅殷、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天文数学家梅文鼎、古文字家梅曾亮,京剧名家梅兰芳
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2 19:26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 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 顺治年间举人。 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
全文
梅姓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5-19 17:39
梅清、梅庚、梅成、梅月、梅行思等。 1、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2、梅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
全文
梅姓有什么历史名人吗?
1个回答2024-01-02 18:21
关于梅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 提出问题 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姓梅,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梅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又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
全文
梅姓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04 19:42
梅姓的历史名人有梅清、梅庚、梅成、梅月、梅行思等。 梅清是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 梅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
全文
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4-16 03:15
fhfdhghfghfgh
梅姓的来源和历史
1个回答2023-11-18 13:11
梅这个姓氏的来源和历史有:1、源于子姓;2、源于姒姓;3、源于改姓而来。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源于百越族②源于古越族③源于满族。 1、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地太伯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全文
梅姓的起源及梅姓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22:15
梅姓源出于子姓,乃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子孙。始祖为梅伯。商纣王时,梅伯为卿士,他为人忠直,曾多次上书劝谏纣王,纣王不但不听,反而对其施以醢刑(即把人剁成肉酱)。到周武王灭纣兴周后,将梅伯的孙子封为...
全文